第22屆中國-東盟博覽會暨中國-東盟商務與投資峰會近日在南寧國際會展中心舉辦。場館內外,863名從高校層層選拔出的“小青芒”志愿者,活躍在場館咨詢、項目推介、現場翻譯等崗位,用青春力量為盛會保駕護航。
共青團廣西區委志愿者指導中心主任周嵐介紹,本屆東博會首設人工智能志愿服務崗,128名具備大數據與人工智能專業背景的志愿者,在現場提供技術應用輔助和智能服務引導。此外,本屆東博會還創新“中國志愿者+東盟留學生志愿者+AI助手”協同服務模式,讓志愿服務更精準、更高效。
走進東博會人工智能專館,AI大模型、機器人、AI穿戴設備、智能應用等科技展品琳瑯滿目,展館內人流如織,身著白綠配色志愿服的“小青芒”穿梭其間。
9月17日,志愿者姚翠燕輪休間隙,被一位從上海前來觀展的女士叫住問路。她不僅詳細指引,還主動為其介紹特色AI展品。
作為廣西財經學院大數據與人工智能學院的大四學生,自通過選拔后,姚翠燕就反復查閱資料,梳理AI產品的技術原理與應用場景,還對著室友模擬提問,把術語轉化成通俗語言,讓講解既有料又有趣。
志愿服務過程中,主辦方首次推出的“AI東博”智能體成了她的得力助手。觀眾詢問某展館位置,她迅速通過智能體查詢最優路線并提供清晰指引。“有了AI幫忙,就算遇到不熟悉的問題,我也能快速給出準確答案,服務觀眾時更有底氣。”她說。
“您好!往東門方向直走200米,就能看到購票點,線上掃碼也能預約。”9月20日上午9時,在東博會會場對面街頭的南寧市青年志愿者服務站,泰國留學生白璐星用流利的中文為觀眾和市民指路。烈日下,她的T恤后背已滲出汗漬,卻始終保持著微笑。給一名滿頭汗水的女孩遞上濕巾后,白璐星收獲了感謝,這讓她“心里暖暖的”。
服務站點內,同樣來自泰國的廣西外國語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留學生志愿者吳語嫣正幫人兌換零錢。為做好服務,她提前把南寧主要地鐵線路和交通樞紐的信息記在心里。“這段志愿服務經歷,不僅讓我提升了中文溝通能力,也讓我學會了換位思考。”
共青團南寧市委青年志愿者工作部部長陳素山介紹,招募東盟留學生志愿者是東博會志愿服務體系的創新突破。“他們既是服務者,更是文化使者。他們能更好地銜接東盟友人的需求,也讓中國游客感受到跨越國界的友好”。
9月17日11時30分,南寧國際會展中心D區二層印度尼西亞展廳內,廣西大學外國語學院越南語專業的文其龍拿著平面圖對展廳內的企業位置做最后一次核對。一小時后,這座展館迎來東博會的第一批參觀嘉賓。
作為印尼館統籌協調部志愿者,文其龍知道,志愿者對確保展會有序進行有著重要作用,也影響著外國參展商對本屆東博會的第一印象。
文其龍了解到,許多展商都將東博會視為他們直接進入中國-東盟市場的大門,非常珍惜這個平臺。為了這次東博會,他專門學了“歡迎來到中國”的印尼語表達。在他看來,語言是傳遞情感最直接的工具,一句簡單的歡迎語也能讓外賓感受到尊重與親切。“我還記得一位來自印尼的食品商說,這是他參加過的最有序、最專業的展會之一。”
“我不太能用普通話溝通,多虧志愿者幫我翻譯。志愿者的周到,讓我感到溫暖。”來自馬來西亞的參展商Nurfarhana說,“小青芒”志愿者不僅協助語言溝通,還主動、專業地向觀眾介紹馬來西亞咖啡,許多觀眾品嘗咖啡后都表示滿意。
“明年有機會,我一定還要來!”本屆東博會落幕前,Nurfarhana許下了來年的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