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9日,徐州醫科大學成功舉辦第七屆中國醫學人文大會衛生健康職業精神分論壇。本次分論壇的主題是“筑牢醫學職業精神內核,推動衛生健康文化發展”,旨在推動衛生健康文化發展,為健康中國提供強大的精神力量。
出席本次論壇的領導有中國工程院院士王振常、中國醫師協會副會長楊民、《中國醫學人文》雜志社社長王德、校黨委書記祝木偉,校黨委常委、副校長李海洋。特邀授課嘉賓有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江宇、中國中醫科學院原黨委書記查德忠、國家衛健委醫療管理服務指導中心技術指導處處長白飛、白求恩人文藝術與醫院建設委員會會長郭治中、北京大學醫學人文學院院長郭莉萍教授、北京協和醫院宣傳處處長段文利、《健康報》融媒體中心主任陳會揚、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公共衛生編輯部主任姜海婷、全國優秀鄉村醫生郭光俊、校檔案館館長焦勇。
在論壇第一階段,祝木偉代表學校對各位領導、專家、嘉賓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他指出本次論壇的舉辦,既是對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健康中國重要論述的深入踐行,也是匯聚各方智慧、凝聚廣泛共識,推動衛生健康文化繁榮發展、筑牢行業精神內核的重要舉措。學校將和中國醫師協會《中國醫學人文》雜志社開展深度合作,打造高水平的研究平臺、高層次的智庫平臺、高質量的合作平臺、高效率的宣傳平臺,傳播中國衛生健康文化理念,構建有中國特色的衛生健康文化思想體系和話語體系,為全面推動新時代衛生健康文化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王振常在講話中指出,崇高的衛生健康職業精神是行業發展的基石。在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關鍵時期,全體衛生健康工作者應恪守“生命至上”的底線,勇攀“創新不止”的科研高峰,胸懷“大愛無疆”的擔當,將技術發展與人文關懷深度融合,為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貢獻中國力量。
楊民表示,加強新時代衛生健康文化建設,需要以衛生健康職業精神為抓手,通過選樹典型、交流互鑒、創新傳播等方式,將其內化為醫務工作者的行動自覺。他呼吁廣大醫務工作者既要筑牢職業精神之本,解決群眾急難愁盼,也要以創新賦能實踐,推動醫療衛生事業高質量發展。
王德和祝木偉共同為“中國衛生健康職業精神研究中心”揭牌。學校聯合中國醫師協會《中國醫學人文》雜志共同成立該研究中心,將會進一步加強衛生健康職業精神研究,推動衛生健康文化高質量發展。
論壇第二階段為學術主題報告。各位專家圍繞會議主題,展開了系統而富有建設性的探討。郭莉萍詳細介紹了《中國醫療機構人文科室建設專家共識》;江宇梳理了深化醫改與涵養醫學人文精神之間的內在邏輯;查德忠在回顧屠呦呦發現青蒿素的過程中,深刻闡釋了青蒿素精神;郭治中從一位軍隊醫務管理者的視角論述了新時代更需白求恩精神;段文利提出“何以協和”,展示了新時代醫療衛生職業精神;陳會揚通過數據分析健康報報道,指出醫學人文發展之道;姜海婷論述了醫學科學家精神對醫學技術發展的重要性;郭光俊用他六十載的堅守,為大家上了一堂最生動、最深刻的“不忘初心”黨課和醫學人文課;焦勇介紹了中國共產黨人衛生健康職業精神譜系的生成邏輯和價值意蘊。
最后,李海洋進行了總結講話。他指出本次論壇主題鮮明、內容扎實、研討深入、成果豐碩,緊緊圍繞中國衛生健康職業精神這一核心議題,既有理論高度,又具實踐溫度,更有時代深度。他相信,本次論壇的成功舉辦,為中國衛生健康職業精神的研究和推廣工作奠定了堅實基礎,必將催生出一系列具有前瞻性、基礎性和戰略性的重要研究成果。(作者: 梁清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