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親愛的家長們,您是不是常常苦惱孩子學習很被動,總需要您在后面推著、催著?看著孩子一副“你說啥就是啥,但我就是不動”的樣子,是不是心累又無奈?其實,每個孩子都有潛在的學習動力,關鍵在于如何激發和引導。今天,小編就來跟大家分享一些實用方法,幫助孩子從“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
您以為的“鼓勵” VS實際的“反效果”
“加油!要努力!”——這樣太空泛,孩子不懂該怎么努力。
“看看人家XX,再看看你!”——無休止的比較只會讓孩子更沮喪。
“考好了,給你買……”——長此以往,孩子只為獎勵而學,而失去內在動力。

孩子學習為什么會“被動”?
不知道為什么要學,學了有什么用?
學習興趣沒有被激發。
沒有掌握學習方法,學起來很吃力。
努力卻看不到進步,缺乏成就感。
手機、游戲干擾多,分散注意力。

家長如何“對癥下藥”?
01、激發學習興趣
別只盯著課本,把學習和孩子的生活經驗、興趣愛好聯系起來,開展多樣化學習形式。同時善于發現孩子的閃光點,哪怕是很小的進步。
02、設定清晰目標
和孩子一起制定短期、中期、長期的學習目標,讓孩子明確學習的意義,并把目標寫下來,貼在顯眼的地方,時刻提醒自己。
03、教授學習方法
多問“為什么”?“怎么做”?鼓勵孩子自己動腦筋。教會孩子如何高效地預習和復習,引導孩子整理錯題,分析錯誤原因。
04、營造支持環境
遇到問題不要先指責,耐心溝通,傾聽孩子的困惑和困難。讓孩子知道,犯錯是學習的一部分。同時幫助孩子平衡學習、休息和娛樂。合理安排時間。

每個孩子都有獨特的學習節奏,當我們用耐心代替催促,用理解代替比較,用引導代替強制時,就能幫助孩子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之路。教育不是一場比賽,而是一段共同成長的旅程。
編輯| 夏天
審核| 王雙
文中圖片為AI生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