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有關工具、身體與傳播民族志的省思
甘雨梅
【摘要】在新聞傳播學領域,民族志田野研究日益普及,它的方法論價值也已獲得學界廣泛認可。然而,隨著新媒體技術深度融入社會生活并改變社會科學研究范式,傳統民族志正面臨方法論與工具使用方面的多重挑戰。本文基于感官人類學、感官民族志與錄像民族志等方法論的對話,提出一種“邁向多感官的田野研究”路徑,將多感官的田野實踐視為民族志在視覺文化與傳播技術演進過程中的開放性探索領域。本文首先探討新技術工具如何重塑田野研究的方法論路徑,隨后結合新聞傳播學前輩學者在民族志研究中對身體的關注,分析身體在田野研究中對于理解傳播文化的重要意義。最后,本文結合作者自身開展民族志傳播研究搜集的資料,尤其是基于音頻、視頻的素材,探討如何在田野中收集、轉錄與分析身體資料,進而呼吁一種感官與民族志田野的深層互動。
【關鍵詞】民族志田野;身體;音視頻;感官
一、引言:從尼采的球形打字機談起
工具與人類知識生產的關系是一個古老而復雜的問題。1881 年,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因視力衰退,決定購買一臺打字機以繼續寫作。他聯系了球形打字機(writing ball)的發明者——哥本哈根的馬 林 - 漢森(Malling-Hansen),并于 1882 年獲得了最新型號的打字機。據資料記載,這款球形打字機,原本是為聾啞人設計的,幫助他們能夠“用手指說話”。馬 林 - 漢森巧妙地將字母、數字和符號布置在半球體上,元音由左手操作,輔音由右手操作,使得打字速度可以達到手寫速度的兩到三倍,經過練習,甚至可以像說話一樣快。尼采對這臺打字機愛不釋手,據說他閉著眼睛也能熟練操作,寫作速度飛速提升,次年初便完成了著名的《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然而,朋友們很快發現,尼采的文風也發生了顯著變化,從長篇大論轉向了短小精悍的箴言。當被問及這一變化是否與球形打字機有關時,尼采寫信回復道:“你是對的。我們所用的書寫工具塑造著我們的思想。”
尼采與球形打字機的故事,不僅讓我們看到工具在知識生成中的重要作用,更微妙地展現了工具如何拓展人類對身體認知的邊界。打字機挖掘了手指在知識表達和創造中的潛能,使得身體(特別是手指)成了知識生產過程中的一個活躍因素。尼采在 1882 年甚至為他的球形打字機創作了一首詩歌,詩中描繪了打字機與他的相似性,強調了工具使用中的身體性(如靈巧手指的操作)與認知過程的緊密聯系:
“球形打字機與我相似:都由鐵制成,卻易于在旅途中扭曲。
需要充足的耐心與技巧,以及靈巧的手指來使用我們。”
自然科學家的望遠鏡、顯微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者的筆、紙張、檔案、繪畫,以及如今廣泛普及的錄音、影像甚至人工智能技術,都是探究世界復雜關系的工具。這些工具不僅擴展了人類的認知邊界,也塑造了知識生成的新興方式。在民族志田野研究中,工具同樣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它們不僅是收集數據的手段,更是連接研究者與田野現場、理解并參與社會文化生活的橋梁。特別是在數字時代,工具的使用問題成了現代民族志研究不可回避的核心議題之一。近年來,國內新聞傳播學領域的民族志田野研究日益普及,其方法論價值也已獲得學界廣泛認可。在愈發豐富的民族志田野研究中,學者們不斷更新和自覺調整研究工具,從參與式觀察、訪談,到網絡在線觀察、App 漫游法、個案研究,再到利用影像、視覺等方式進行記錄和分析,無不體現著民族志研究者對研究工具的省思。
本文聚焦于新聞傳播學領域的民族志田野研究,試圖從研究工具的角度出發,探討工具、身體與知識生產的交織,以及這些工具帶來的挑戰與機遇。本文的旨趣并不在于倡導任何工具主義導向的研究,而是希望通過分析技術工具在民族志研究中的運用,探索研究者通過不同途徑觀察田野參與對象的不同方式。尤為重要的是,本文希望通過探討田野工具,揭示不同的工具如何幫助民族志研究者回歸身體——這一民族志田野知識生產最為基礎和根本的感官支撐。為此,本文基于感官人類學、感官民族志與錄像民族志等方法論的對話,提出一種“邁向多感官的田野研究”路徑,將多感官的田野實踐視為民族志在視覺文化與傳播技術工具演進過程中的開放性探索領域。
本文將回顧民族志與身體研究的歷史脈絡,探討前輩學者在民族志研究中對身體的關注,尤其是在后現代思潮影響下民族志田野對身體回歸的呼喚;同時結合國內新聞傳播學領域學者對身體的書寫,進一步厘清民族志田野對身體和感官的關注如何幫助我們理解數字時代的文化與交流。接著,本文將通過田野作業中的技術工具角度,探討不同工具對于身體與感官呈現的可供性差異。最后,結合作者自身搜集的民族志經驗案例資料,尤其是基于音頻、視頻的素材,探討如何在田野中收集、轉錄與分析身體資料,進而呼吁一種感官與民族志田野的深層互動......(本文為文章截選,完整版請搜索公眾號:“教育傳媒研究雜志社”)
本文系上海市教委“人工智能促進科研范式改革賦能學科躍升計劃”項目“超越言語的 AI:人工智能在新聞傳播學視頻數據分析中的賦能策略研究”(項目編號:2024AIYB013)的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