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基于在線實驗的攻擊性表達干預效果研究
曲慧? 洪詩怡? 高婭婕
【摘要】用戶在情緒左右下的攻擊性表達是網絡紛爭、輿論偏移的重要動因之一。本研究探索用戶在偶遇異見信息并引發認知失調的情況下,是否以及可以被何種即時交互提示干預以減少在線攻擊性表達。研究控制被試(N=500)均偶遇與原有立場不一致的異見信息并分別接受四種類別的干預。研究發現:首先,在無干預的情況下用戶普遍無法在認知失調情緒下主動抑制攻擊性表達;其次,實驗的四種提示方式在降低在線攻擊性表達上產生了顯著不同的效果;再次,目前互聯網治理中廣泛訴諸的“共情”在本次試驗中干預無效,且激發更強烈的負面效應,此策略是否切實降低了網絡暴力值得更多審慎討論。
【關鍵詞】認知失調;認知重評;共情;數字聲譽
一、引言
“認知失調理論”(Cognitive Dissonance Theory)認為,人們在四種特殊情境中尤其容易發生失調:決策、強迫服從、接觸信息和社會支持。其中,在接觸信息情境中,接觸與個體認知不協調的異見(dissents)進而產生的認知失調,與群體人數及意見分歧程度有關。移動互聯網和社交媒體的普及模糊了異質群體的社會界限,使在線用戶更頻繁地接觸到異見信息,極大增加了認知失調發生的可能。同時,個體在認知失調狀態下容易產生情緒化表達,此類負面信息傳播擴散后會形成信息污染造成他人的認知失調,從而產生惡性循環,尤其在突發公共事件信息傳播過程中,認知失調產生的負性驅動力會顯著影響網民的沖動分享意愿。因此,在線認知失調狀態引發的表達和行為具有空前的研究意義。
既然個體在線接觸“異見”時有發生,普遍認知失調后的負面情緒又不可避免,那么如何降低失調情緒作用下的攻擊性表達顯得尤為重要。近年來的一些國際研究表明,在內容治理與素養教育等長線策略之外,基于交互設計的即時干預能夠及時調整人們的在線行為結果。例如正在實踐中的“事實核查提醒”(fact-check alert)能夠有效提高用戶的審慎程度,抑制用戶對虛假新聞的分享意愿,降低假新聞的傳播,轉發確認前彈出的“準確性提醒”將用戶的真相辨別水平提高近兩倍,從而有助于延遲虛假信息的傳播。那么,即時的交互提醒是否也有助于降低個體失調情緒、約束攻擊性表達?這即是本研究的緣起。
基于上述背景,研究聚焦社交媒體環境下用戶普遍存在的認知失調狀態,采用在線實驗的方法探索情緒調節相關策略對于用戶攻擊性表達的干預作用,將經典理論的適用性拓展到了在線環境,并從交互設計角度為互聯網非理性行為和輿論偏倚治理提供重要實踐啟發。
二、文獻綜述與理論基礎
(一)認知失調:理解網絡攻擊性表達的重要視角
認知是指個體利用自身的知識結構和主觀直覺判斷對相關信息進行加工、感知、評估并形成特定邏輯的思維過程。美國社會心理學家利昂·費斯汀格(Leon Festinger)提出的“認知失調”理論認為,人們有維持內在認知一致性的心理傾向,接觸到與自己態度認知不協調的信息后,失調感會影響原有的穩定狀態,造成壓力、緊張、不悅等負性情緒。這些負面的情緒體驗產生的驅動力,促使人們通過改變認知、改變行為、增加新的認知以及改變認知權重四種基本方式來減輕失調感。
隨著信息多樣化與開放化,用戶幾乎難以避免接觸異見信息。作為解釋人類態度和行為的重要理論之一,已有研究將認知失調拓展至在線環境中。有研究指出,當接觸不一致的在線帖子或態度不一致的信息時,人們會經歷信仰沖突并形成負性情緒。在情緒渲染下,個體會自我暗示非理性行為的合理性與合法性,并經由算法推送形成情緒共振和情緒共同體,將網絡輿論引向極端,伴隨著侮辱、謾罵、誹謗,逐步發展成網絡暴力,造成社會危機。如何干預認知失調所帶來的負性情緒和攻擊性表達成為網絡治理的重要研究議題。
(二)認知重評:情緒調節策略作為在線干預的可能
情緒調節是指為了達到一個目標而改變情緒體驗或表達的過程,在個體的社會化進程中具有重要意義是多年來心理學領域的熱點話題。在相關研究中,斯坦福大學的心理學家詹姆斯·格羅斯(James J.Gross)提出的情緒調節理論受到廣泛關注與應用。格羅斯認為,個體的情緒調節相當于一個動態的過程,其調節的方法在各個階段都存在著顯著的差別。根據情緒產生的不同階段,格羅斯提出了多種情緒調節路徑,主要有選擇情景、修正情景、注意分配、認知改變(認知重評)、反應調整(表達抑制)等五種調節方式。
其中,認知重評指從認知層面對情緒情境或事件進行重新解讀和理解,能夠降低消極情緒體驗,促進積極情緒的產生與維持,在認知、心理與社會交往方面均有更積極的表現:認知重評會增強正面的主觀情感與行為表達,對于人際關系、社會互動產生積極影響。經常使用認知重評策略的人對憤怒的反應更少,較好的認知重評能力與潛在的危險性行為存在負相關。此外,采用指導語方式提示個體進行認知重評,能夠顯著減少被試的負性情緒體驗和厭惡的面部表達行為。認知重評的上述優勢為網絡社交、網絡暴力、負面評論等在線行為提供了有價值的研究思路。在社交媒體情境下,開展基于認知重評的即時交互提示干預研究,有助于發揮個體的情緒調節作用,控制網絡攻擊性表達,合理推進輿情事件的解決進程......(本文為文章截選,完整版請搜索公眾號:“教育傳媒研究雜志社”)
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基于行為經濟學的在線群體傳播引導與干預實驗研究”(項目編號:22BXW113)的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