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6日,北京金融科技學院以文化為紐帶,教務處精心策劃推出“大先生來了”系列論壇與“書香滿院”讀書會兩大品牌活動,特邀民盟中央文化委副主任、紅學專家宋慰祖先生擔任主講嘉賓,從不同視角解碼《紅樓夢》的文化基因與北京中軸線的深厚淵源,為師生呈現了一場跨越時空的思想盛宴。講座由周小儒教授擔綱學術主持。

北金科領導與師生共賞《紅樓夢》
活動伊始,北京金融科技學院呂憲棟校長致開幕辭并介紹大先生宋慰祖。宋慰祖先生現任民盟中央文化委副主任,是北京設計學會的創始人,致力于推廣設計文化和創新。他不僅在文創設計與教育領域有著深厚的造詣,還曾擔任政協北京市第十三屆委員會副秘書長、民盟北京市第十二屆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等職務,參與政策研究和咨詢工作。此外,宋先生還積極推動國際交流與競賽,推動設計在旅游商品中的應用,并在文化遺產保護方面做出了卓越貢獻。

周小儒教授主持會議

呂憲棟校長介紹“大先生”
蒲嘉陵副校長的致辭為本次講座的策劃過程、品牌創新與對學生們學習的企待。“大先生來了”是學校精心策劃并傾力打造的一個品牌性學術交流平臺,旨在通過邀請國內外知名學者、專家及行業領軍人物來校交流,分享他們的寶貴經驗和前沿思想,從而激發廣大師生的學習熱情,促進跨學科的思想碰撞與知識創新。蒲校長表達了對此次講座的熱切期望,希望師生們能夠從中汲取靈感,拓展思路,在多元化的國際文化背景下接受熏陶,找準自己的發展路徑,實現個性化成長。

蒲嘉陵副校長對“大先生”致歡迎詞
中國教育電視臺記者來校采訪“大學生來了”教務處副處長賈美霞,她介紹此品牌,每期請來一位大先生作人生的導師,讓大先生講自己的親身經歷與精彩故事,用自身經歷與智慧為他人提供指引與啟發。“大先生”們走進校園,通過有趣、有料、有預見性、有故事性、有前瞻性、有啟示性、有前沿性、啟迪師生發現美的內容,與師生展開深度對話,解鎖知識狂歡!這一品牌系列活動旨在打破認知邊界,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實現無邊界育人,為學生提供一個學習、交流、成長的全方位平臺。

教務處副處長賈美霞談學校辦"大先生來了”的真正意義
宋慰祖先生作為文化創意產業和設計領域的資深專家,長期深耕于設計文化的推廣與創新。在本次論壇中,他以獨特的文化與歷史視角,深入剖析了《紅樓夢》與北京中軸線之間千絲萬縷的歷史淵源與文化聯系。他指出,北京中軸線不僅是城市布局的核心軸線,更是中華文化的重要象征,而曹雪芹在《紅樓夢》中描繪的諸多場景,與中軸線上的歷史建筑緊密相連,相互呼應。通過一個個生動的歷史故事和豐富的文化案例,宋慰祖先生帶領聽眾穿越時空,深入感受北京城深厚的文化底蘊與獨特的設計之美。他特別強調,北京中軸線的規劃與設計充分體現了中國古代“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而《紅樓夢》則以文學的形式,生動展現了清代社會的文化風貌與人文精神。這種文化與設計的跨界融合,不僅為現代設計提供了源源不斷的靈感,也為文化遺產保護開辟了新的思路與方向。

宋慰祖先生精彩講座中
“大先生來了”主題演講結束后,“書香滿院”讀書會接力啟程。讀書共享文化、漫談融入思。宋慰祖先生還結合北京中軸線申遺背景,闡述曹雪芹文化遺產在新時代的創新轉型。“讓文物活起來,不是簡單的復制,而是要在傳承中賦予其時代價值。”他鼓勵青年學子從《紅樓夢》中汲取智慧,以實證思維探索歷史,用現代視角講好中國故事。現場同學反響熱烈。創意學院一位同學表示:“通過宋老師的講解,我重新認識了中軸線文化的深厚內涵。曹雪芹對細節的雕琢,讓我學會用‘以地證史’的方法觀察社會,這種思維方式對專業學習也有啟發。”多名學生更表示,要爭當文化傳播使者,讓經典在新時代綻放新光彩。

宋慰祖先生漫談《紅樓夢》

學生積極參與讀書會互動環節
“大先生來了”系列論壇是北京金融科技學院為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跨界融合能力以及全球視野而精心打造的品牌活動。通過邀請各領域的領軍人物、知名專家學者、文化名人與藝術大師等“大先生”,與師生展開深度對話,論壇旨在為學生提供前沿知識、實踐經驗以及多元化的視角,助力學生成長為具有國際視野和創新精神的復合型人才。首期論壇的成功舉辦,標志著“大先生來了”系列活動的正式啟航,為后續活動的開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未來,學校將繼續邀請更多業界頂流人物走進校園,為師生帶來更多精彩的思想盛宴,推動學校教育事業邁向新的高度。

北金科師生與大先生共同賞析曹氏《紅樓夢》
隨著第一期“大先生來了”論壇的圓滿落幕,北京金融科技學院的師生們不僅收獲了豐富的知識,更深刻感受到了文化與設計的獨特魅力。宋慰祖先生的精彩演講為學生們打開了一扇通往文化與設計融合新世界的大門,激勵著他們在未來的學習和工作中,勇于創新,積極探索傳統文化與現代設計相結合的無限可能,為社會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我們有理由相信,“大先生來了”系列論壇將繼續為師生提供高質量的思想交流平臺,助力每一位參與者書寫屬于自己的精彩篇章,共同見證北京金融科技學院在教育創新之路上的堅實步伐與輝煌成就。
(楊洋、趙曉琳、劉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