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口結構深刻變革的背景下,"銀發經濟"正從社會議題升維為國家戰略。2024年國務院《關于發展銀發經濟增進老年人福祉的意見》發布,標志著中國銀發經濟進入系統化推進階段。國家統計局發布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末,我國60歲以上人口達3.1億,龐大人口規模催生出超7萬億元的市場容量。

一、政策體系加速成型:從基礎保障到創新引領
國家層面已形成"1+N"政策框架體系,在強化基本養老服務保障的基礎上,重點培育智慧養老、老年旅游等七大潛力產業。北京率先構建"三邊四級"養老服務體系,上海推出"養老床位輪候"制度,成都創新"時間銀行"互助養老模式,各地差異化探索折射出政策創新的多維路徑。財政支持力度持續加大,2023年中央財政安排養老服務補助資金增幅達12%,政府購買服務目錄已覆蓋30余類養老項目。
二、產業生態圈層突破:從單一供給到生態重構
頭部企業加速布局銀發賽道,泰康之家已落地32城,九如城構建"四級養老服務體系",京東健康上線老年專科互聯網醫院。區域性特色產業集群崛起:深圳依托科技優勢開發智能護理床、防跌倒監測系統;云南打造"候鳥式"旅居養老基地;杭州銀泰百貨開設老年美妝專柜,折射出消費場景的深度重構。資本市場表現活躍,2023年養老產業投融資事件同比增長45%,智能輔具、適老化改造等領域成投資熱點。
三、需求結構迭代升級:從生存型向發展型跨越
當代老年群體呈現顯著的"新老人"特征:60后群體占比突破38%,大學學歷者超15%,移動支付使用率達68.7%。消費需求呈現"兩極化"特征:基礎護理市場保持15%年增速,同時老年教育、時尚消費等新興領域爆發式增長。美團數據顯示,2023年老年人參與劇本殺、攝影旅拍等體驗型消費同比增長217%,"銀發網紅"經濟規模突破千億。
四、現實挑戰與發展進路
行業發展仍面臨三大結構性矛盾:適老產品供需錯配率達65%、東西部養老服務資源配比失衡、專業護理人才缺口達300萬。破題關鍵在于構建"三個體系":建立適老化產品國家標準認證體系,推動長三角、珠三角建立產業協同示范區,實施"養老人才百萬培養計劃"。科技創新將成為關鍵變量,AI診斷、情感陪護機器人等技術的應用,正重塑養老服務邊界。在人口負增長時代,銀發經濟已超越單純的經濟議題,成為檢驗社會治理現代化水平的重要標尺。當老齡化進程與數字化轉型歷史性交匯,如何構建年齡友好型社會生態,既關乎億萬老年人的生活品質,更決定著未來中國經濟的增長韌性。這場涉及34個部委、20余個細分產業的系統工程,正在書寫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的獨特篇章。

在此情況下,中國教育電視臺“銀發”項目應運而生。2024年12月26日,中國教育電視臺與國家開放大學(國家老年大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整合各自優勢力量,為老年群體提供豐富、多元、便捷的教育資源,聯手打造“銀齡教育”金名片。

2025年3月6日,中國教育電視臺與中國旅游集團旅行服務有限公司舉行簽約儀式,共同聚焦銀發群體,全方位打造綜合性服務體系,積極踐行國家應對人口老齡化戰略,致力于提升銀發人群生活品質。
中國教育電視臺為此策劃的服務“銀發”人群系列節目,正在緊鑼密鼓地推進……
節目板塊與內容規劃:
中國教育電視臺拿出優質電視時段和新媒體平臺,全力開發多元且優質的節目與內容,生動展現銀發人群在生活中的成長故事、心得體會以及他們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激勵更多老年人投身于終身學習的行列。同時,結合各地老年大學及教育機構的文化活動與社團資源,創作出富有活力與趣味的文藝表演類節目,為廣大老年群體提供展示自我的廣闊舞臺,進一步豐富他們的精神文化生活。

主題節目分類呈現
1.學校推介類節目 - 《桑榆學府》實地走訪老年大學及各地老年教學機構,展示校園環境、教學設施、課程體系、師生風采等。
2. 才藝展演類節目 - 《銀齡藝韻》分主題單元,按誦讀、書畫、歌舞、綜合展演依次輪換展示。
3. 健康服務類節目 - 《頤養指南》分為運動健身與醫藥康養兩大板塊。運動健身講解運動要點、功效與注意事項;醫藥康養解讀常見老年病防治、慢性病調理、合理用藥知識,健康咨詢答疑。
4. 技能教學類節目 - 《樂活技能秀》烹飪、養花、攝影等常規技能,短視頻制作、手機應用教學。課程針對老年人社交、出行、購物等需求,詳細講解微信使用、打車軟件操作等,幫助老年人跨越數字鴻溝。
5. 線下活動類節目 - 《花樣老友記》聚焦書畫筆會、研學、時裝秀等線下活動,記錄活動籌備過程、現場精彩瞬間、參與者幕后故事。以輕松敘事風格展現新時代老年人活力風采。

新媒體宣傳策略
中國教育電視臺利用自身媒體資源優勢,通過新媒體矩陣發布精彩預告與精華片段,吸引更多不同年齡段群體關注老年生活和教育,通過分享進一步擴大傳播范圍,實現老年教育新媒體傳播效果的最大化。
媒體矩陣重磅加持!
電視平臺:CETV-1中國教育新聞聯播節目、教育新聞直播間12點檔、15點檔、17點檔、育見新聞、e視界、長安街;新媒體平臺:中國教育網絡電視臺、CETV微信公眾號、CETV4微信公眾號、CETV-品牌微信公眾號、CETV強國號、CETV人民號、CETV澎湃號、中國教育電視臺微信視頻號、育見新聞微信視頻號、CETV4微信視頻號、中國教育電視臺微博、育見新聞微博、CETV4微博、中國教育電視臺-今日頭條、育見新聞-今日頭條、CETV4-今日頭條、中國教育電視臺快手、育見新聞快手、CETV4快手、中國教育電視臺抖音、育見新聞抖音、CETV4抖音、中國教育電視臺嗶哩嗶哩、育見新聞嗶哩嗶哩、中國教育電視臺小紅書、育見小紅書、長安書院APP。
互動推廣
1.設立節目專屬話題標簽,鼓勵觀眾參與話題討論、分享學習心得與才藝作品,定期篩選優質內容創作者給予獎勵,提高用戶粘性與參與度。
2. 開展線上直播活動,吸引流量提升節目影響力。
中國教育電視臺“銀發專項組”袁 波、李 海 燕、金 黎 明、應 乾、田 思 思
地址:北京市復興門內大街160號電話:010-66490128

更多資訊,敬請關注中國教育電視臺 CETV-品號牌 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