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淼? 王俏
【內容摘要】本文以吉林教育電視臺實踐為例,探索了新時代教育電視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徑。
【關鍵詞】新時代;教育電視;創新
近年來,新媒體環境下互聯網的興起和互聯網接收的應用,使信息傳播方式發生了改變,對整個傳播模式和產業基礎都產生了巨大的沖擊,給傳統電視行業帶來的感受更為強烈。媒體的本質不曾發生改變,國家更看重的是媒體意識形態的屬性,即能不能把主流聲音傳遞出去。剖析來看,教育電視有著明確的定位和不可比擬的資源優勢,把握好新媒體時代特性,汲取精髓,發展教育主旨性內容的傳播,在傳統媒體的轉型升級中獨辟蹊徑,逆勢前行,才是我們需要進一步深刻領悟的核心內涵。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技術變革,傳統教育媒體進入融合發展新平臺后,想要在媒體融合發展中做到堅守和創新,就需要推拉式互動適應平臺的策略等要素,在融合發展中圍繞教育理念、內容、手段、形式、載體、業態、體制機制等方面進行創新。核心是要守住意識形態陣地,拓展主流媒體的傳播空間。新時代教育電視的高質量發展,為教育電視發展留了一個方向性的思考和命題。教育電視在發展中更需堅定以教育傳播價值為硬核支撐,在傳播與消費主動性和交互性明顯增強的當下,因勢而謀,應勢而動,順勢而為,積極探索尋求突破,努力創新內容表達方式,才能實現媒體融合能量和傳播的最大化。
一、堅守教育媒體定位,確保意識形態領域安全
國家提出加快融合發展,是要構建一個新的全媒體的傳播生態,重新塑造輿論格局。習近平總書記曾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強調“宣傳工作要胸懷大局,把握大勢,順勢而為”。傳統媒體是融合發展的主力,占領輿論陣地,創建新型主流媒體,教育電視有資源優勢,有內容優勢,無論環境如何變化,教育電視把握政治方向這一點準則沒有變,輿論引導的使命沒有變。
今天,我們在堅守教育媒體定位的前提下,把政治安全擺在第一位,堅持黨性原則,堅持政治家辦臺、讓黨的主張成為時代最強音。在確保意識形態領域安全下,嚴格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牢牢把握正確政治方向、輿論導向和價值取向,圍繞教育中心工作,認真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學習宣傳習近平文化思想和全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會議精神,貫徹落實全國教育工作會議精神,推動教育電視高質量發展,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后破,從系統規劃、創意表達、持續輸出等角度深探頻道精品內容的生產路徑。
作為東北三省唯一的省級教育專業媒體,吉林教育電視臺 1995 年正式開播,到 2025 年正式邁入30 年發展進程。回顧過去走過的歷程,即便最艱難的日子,我們也始終堅守教育媒體定位,不忘初心,一直將習近平總書記為教育專業電視題寫的“教育電視,大有可為”作為前行的最大動力和支撐。
新時代傳媒環境,對吉林教育電視臺發展來說,可以說是一次生死攸關的挑戰,而留給我們吉林教育電視人的更是所向披靡、勇往直前的機遇。為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黨對教育事業的全面領導,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全面深化教育改革,以教育高質量發展助力吉林全面振興率先實現新突破。在主題宣傳上,確保原創內容有計劃、有步驟,合理布局,用系列報道和專題強調重點,多層次且有亮點,按照主題主線“出新”、自主策劃“出彩”的要求,力求每一個電視作品都在內容、形式、手法上實現一定的創意和創新,相關理念在多個新媒體產品上得到很好的表現,切實做到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著力構建出吉林教育宣傳的新格局。
二、調整新時代戰略布局,發展目標指向“大教育”
我們看到,技術革新搭好了一個絢麗的舞臺,我們深刻意識到,起而行之,不辱使命,在大有可為的新時代奮勇前行。2023 年是我們發展的關鍵階段,在融合發展中遇到很多問題,既要順勢而為,還要克服困難。在新媒體大環境下,我們調整戰略布局,提出由“新聞立臺”轉為“教育立臺”,確定“電視 + 教育 + 服務”的發展模式,筑牢“教育立臺”之本,完善“大教育”思路,向公共文化教育電視臺方向邁進,樹立“大教育”的目標指向,著力突出遵循電視媒體規律,辦教育特色節目的功能定位,用教育的眼光去發現和考量社會中的教育問題和教育中的社會問題,從教育的角度去解讀社會現象,通過科學規范的市場調查和受眾市場研究,調整發展戰略布局,創設具有自身特色的教育類精品節目。我們堅持教育品質,堅守核心價值,以傳播科學文化知識、傳遞教育信息,倡導先進教育理念,傳揚新時代的文化價值觀念為己任,以“成風化人”的傳播理念,服從于國家發展“五位一體”總體布局、服務于“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服務于民族文化素質的提高,用朝氣蓬勃的教育高質量傳播實踐,去構建“大教育”氛圍,這理應是我們作為教育專業電視媒體的氣度和使命......(本文為文章截選,完整版請見《教育傳媒研究》2024年S1,本刊已入中國知網、萬方、維普等相關學術數據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