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宏強
遇事無難易,而勇于敢為。2023 年以來,無錫教育電視臺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關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講話精神,帶領全體員工在新征程上堅持把敢為、敢闖、敢干、敢首創作為干事創業的風向標,拿出眺望“最高峰”的眼界、勇闖“無人區”的銳氣、戰勝“不可能”的韌勁,讓爭當表率、爭做示范、走在前列不僅成為一種目標追求,也成為一種精神氣質。“中國教育電視臺江蘇分中心”“江蘇省教育融媒體聯盟實踐基地”相繼落戶無錫,“長三角教育融媒體戰略聯盟”創新成立,全國、省、市三級矩陣初現雛形……無錫教育電視人以“敢為、敢闖、敢干、敢首創”的精神狀態和實干行動,在新聞宣傳上守正創新,在項目建設上發力攻堅,共同繪就教育賦能融合聚力的生動圖景。
一、強化頂層設計,推進融合發展
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媒體融合發展是一項系統工程,必須進行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謀劃、整體性推進。面對眾多歷史遺留問題及現實挑戰交織的龐雜局面,無錫教育電視臺從頂層設計入手,穩妥推進機構改革,著力實施對傳統體制機制、平臺流程的系統重構,有效化解僵化的生產關系對先進生產力的束縛,加快實現人員、機構、業務的高質量融合發展。
(一)圍繞“一個規劃”,抓緊“兩個建設”
以“立足全局、關注終身、融合發展、創新辦臺”為指導思想的《無錫教育電視臺“十四五”規劃》對一段時期內媒體深度融合發展作出了戰略部署。在“一個規劃”的指導下,無錫教育電視臺抓緊硬件和軟件“兩個建設”。
1.硬件建設方面。秉持“科技強臺”理念,堅持集成創新,聚焦 5G、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努力克服傳統媒體的技術短板,加快構建高清化、移動化、智能化的全媒體技術體系。從“借船出海”到“造船出海”,無錫教育電視臺致力“守住大屏,拓展小屏,實現跨屏”,現已建成以電視頻道為基礎,涵蓋“兩微一端”、短視頻平臺、各社交平臺為一體的全媒體發布平臺。
2. 軟件建設方面。一直以來,傳播力弱、融合力欠缺、機制不健全和人才嚴重匱乏等問題是長期制約教育臺推進高質量建設的重要因素。為此,無錫教育電視臺加快推進傳播力強、融合度高、機制創新、人盡其才的“四位一體”軟件建設,大刀闊斧推進內部機構改革,將原有的新聞部、專題部、網絡部等合而為一,成立融媒宣傳中心,加強媒體融合業務統籌;出臺《無錫教育電視臺績效考核管理辦法》《無錫教育電視臺專技崗位評聘實施方案》等內部管理制度,努力開創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用當其時、人才輩出的良好局面。
(二)推進“三項工程”,瞄準“四個目標”
近年來,無錫教育電視臺把宣傳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首要任務,大力推進特色黨建工程、文化立臺工程、青藍結對工程,強化思想引領,凝聚同心合力,不斷匯聚建功新時代、奮進新征程的強大力量。
1.推進特色黨建工程,筑牢輿論引領高地。結合媒體特色,無錫教育電視臺黨總支積極探索“黨建 +”工作模式,以“黨建 + 內容建設”提升服務中心工作綜合能力,以“黨建 + 聯學共建”構建“資源共享”黨建新格局,以“黨建 + 隊伍建設”筑牢忠誠擔當思想根基,推出了《黨旗飄揚》《思政 E課堂》等黨建特色欄目,形成了“紅扣子 +”黨建聯盟等特色品牌,有效破解了黨建和業務“兩張皮”難題。
2. 推進文化立臺工程,潛心打造文化爆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與魂,也是教育媒體人應有的氣質與情懷。無錫教育電視臺充分汲取優秀傳統文化內核,推出《古詩里的中國》《師緣》等精品欄目,打造少兒春晚、百姓春晚、“最美鄉音”童謠傳唱比賽、“詩韻江南”少兒詩詞大賽、“小小百家講壇”演講比賽等文化活動,組建了無錫教育電視臺愛樂樂團。
3. 推進青藍結對工程,助力青年快速成長。“新竹高于舊竹枝,全憑老干為扶持。”無錫教育電視臺近年來積極發揮骨干員工“傳幫帶”作用,啟動了“以老帶新,以新促老,師徒結對,共同提高”的“青藍結對工程”,鼓勵“師傅”嚴格要求、傾囊授藝,要求“徒弟”虛心求教、善問勤思。自工程開展以來已有 22 對師徒成功結對,他們在奮進的道路上互幫互助,取得了豐碩成果,從而更好地促進了事業發展全面提升。
通過三項工程的協力推進,無錫教育電視臺錨定“把隊伍帶好,把品牌樹好,把文化產業做好,把教育媒體事業發展好”四個目標,多年來堅持走品牌發展之路,深耕教育土壤,努力做好無錫教育年度人物、最美教師評選、十佳小公民評選、“明日之星”少兒才藝展示等品牌活動,優化服務項目,拓展運營渠道;著力構建“培訓—活動—欄目”良性循環,形成具有市場獨特性的文化產業,在激烈的媒體競爭中站穩腳跟,走出了一條獨具教育特色的媒體融合發展之路。
二、打造全媒矩陣,推進體系建設
全媒體時代,傳播的主體、載體和內容更加多元。建設全媒體傳播體系是打造新型主流媒體集群的必由之路。作為全省唯一、全國前列的教育專業宣傳媒體,無錫教育電視臺近年來深度融合臺、網、微、端等平臺資源,向內深挖做強“聯合體”,向外借力擴大“朋友圈”,全國、省、市三級教育媒體傳播矩陣初現雛形......(本文為文章截選,完整版請見《教育傳媒研究》2024年S1,本刊已入中國知網、萬方、維普等相關學術數據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