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教育融媒體中心構建全媒體傳播體系的探索與實踐
王龍? 王睿? 左晶晶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就推動媒體融合發展、壯大主流輿論陣地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多次強調要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在內容、渠道、平臺、經營、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著力打造一批具有強大影響力和競爭力的新型主流媒體。2020 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快推進媒體深度融合發展的意見》,強調建立以內容建設為根本、先進技術為支撐、創新管理為保障的全媒體傳播體系。2022 年,教育部發布《關于推進教育融媒體建設的意見》,提出要“大力推進教育融媒體建設,構建教育系統全媒體傳播體系”,為教育媒體深度融合提供了理論遵循和具體指導。
市級教育媒體構建全媒體傳播體系,既是國家省市教育全媒體建設政策落地實施的必然要求,也是傳統教育媒體轉型與新媒體深度融合發展的必然方向,更是以數字化轉型、智能化發展推進教育媒體提升傳播能力的重要舉措。
西安教育融媒體中心順應國家媒體融合發展新形勢,認真落實《西安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中“實施教育融媒建設工程、建設西安教育融媒體中心”要求,推動西安市教育媒體各方面深度融合,探索市級教育媒體全媒體傳播體系建設,創新引領,篤行實干,不斷提升市級教育媒體傳播效能,堅守輿論陣地,服務地方教育。
一、市級教育媒體的全媒體定位
構建全媒體傳播體系,首先要明確何謂“全媒體”。2019 年 1 月 25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全媒體時代和媒體融合發展舉行第十二次集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學習時強調,全媒體不斷發展,出現了全程媒體、全息媒體、全員媒體、全效媒體,信息無處不在、無所不及、無人不用,導致輿論生態、媒體格局、傳播方式發生深刻變化,新聞輿論工作面臨新的挑戰。
全程、全息、全員、全效的“四全媒體”,為我們理解“全媒體”提供了有效路徑。其中,全程媒體是指信息傳播在時間和空間上全程記錄,無時不有;全息媒體是指信息傳播形態更加多元立體;全員媒體強調了信息傳播參與機制的變化,凸顯了廣泛性和互動性;全效媒體則強調傳播中更好的效益、更全的服務和更優的體驗。對“四全媒體”的認識和理解,能夠為市級教育媒體全媒體傳播體系建設提供有效的理論指導。
(一)找準市級教育媒體定位
“全員媒體”除了強調傳播活動參與者的廣泛性,站在全國和全行業的角度,這一概念也讓我們看到了市級教育媒體的位置。從我國主流媒體的實際出發,全媒體傳播體系應是各級各類新型主流媒體全方位協同的結果,單一媒體機構難以獨立完成全媒體傳播體系的建設任務。從國家“中央媒體、省級媒體、市級媒體和縣級融媒體中心”四級媒體融合發展的布局、“綜合媒體和行業媒體”以及“專業媒體和自媒體”這三個區分的角度考慮,西安教育融媒體中心的定位屬于市級專業教育媒體。
考慮到“全效媒體”概念中的傳播效能,我們認為:首先,這一屬性明確了西安教育融媒體中心是國家全媒體傳播體系建設中的一分子,應當堅守“政治效益”,把政治責任和傳播黨的聲音放在首位,時刻體現黨的意志,傳播黨的教育方針和對教育領域的各項要求,將黨對宣傳、教育的要求和自身工作密切結合。其次,這一屬性明確了西安教育融媒體中心是服務西安教育的傳媒主力軍和正規軍,是西安教育的“官方媒體”,應當充分發揮好“社會效益”,按照習近平總書記“著力提升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的要求,做好西安教育宣傳和服務的各項工作,講好西安教育故事,為西安教育發展營造良好輿論氛圍,為西安市各學校、為教育人群提供優質服務。
(二)拓展市級教育媒體邊界
“全程媒體”“全息媒體”的概念為西安教育融媒體中心建設全媒體傳播體系從理念上拓展了認知邊界。“全程媒體”讓我們進一步理解新聞和信息傳播過程中的同步跟進、記錄、播報的生產模式......(本文為文章截選,完整版請見《教育傳媒研究》2024年S1,本刊已入中國知網、萬方、維普等相關學術數據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