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婧
一、在體制上創新融合,辦讓黨放心的教育電視四川教育電視
臺成立于 1998 年,隸屬于四川省教育廳,接受四川省廣電局行業管理,2021 年更名為四川省教育融媒體中心,掛四川教育電視臺牌子。節目全天 24 小時播出,其中自制節目約 3 個小時,節目突出科教特色,圍繞教育主題,以市場為導向,發揮整體效益。目前開設《四川教育新聞》《高考360》《行走的書院》《平安校園》《魅力職教》《校園全媒體》《名校名師名校長》《體育四川》等 9 個自辦欄目,實行欄目制片人制管理。2010 年以來,頻道獲得全國、全省各類獎項 140 余個。
在“人人都是傳播者”的泛眾化傳播時代,信息傳播量呈幾何級增長。如何在挑戰中找準機遇、在瓶頸中發揮優勢,是當前電視行業高質量發展面臨的重大課題。
2021 年 3 月,四川省教育廳精準識變、主動求變、積極應變,搶抓事業單位分類改革機遇,打破傳統媒體新聞信息生產藩籬,積極探索新時代報刊臺網媒體融合運行新機制,整合原四川教育報刊社,成立四川省教育融媒體中心(四川教育電視臺)。這一體制機制上的變更,讓我們能夠更好發揮報刊臺網微端融媒體平臺集合傳播優勢,推動傳統媒介和新興媒介融合。
近年來,我們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積極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節目,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鑄魂育人,努力辦好讓黨放心的教育電視。2023 年,我臺被評為四川省廣播電視節目宣傳創作和組織管理優秀單位;在中國教育電視協會召開的中小學校園影視教育成果展示交流培訓會議上獲“優秀組織獎”,20 件校園微電影作品獲“金杜鵑獎”。獲得 2023 年度行業電視節目推選活動宣傳片最佳作品、新聞專題好作品等獎項。
二、在內容上創新融合,辦貼近群眾的教育電視
四川教育電視臺始終堅持“內容為王”,追求更加權威的信息發布、更加準確的政策解讀、更加深度的內容生產,努力辦好師生、群眾喜聞樂見的教育電視節目。
一是唱響主旋律。2021 年, 我 臺 作 為 教 育 部2021 年重大宣傳項目和為建黨 100 周年獻禮百集大型節目主創單位 , 承擔《旗幟·中國青年說》中《萬水千山》系列之《雪山草地》《飛奪瀘定橋》《巧渡金沙江》《汶川地震》四期節目的制作工作,分別在中國教育電視臺和全國各級教育電視臺和新媒體平臺播出。結合黨史學習教育,策劃推出“紅領巾學黨史樹初心”網上主題隊課學習活動,舉辦“青春向黨、時代向上”網絡拉歌接力活動。承辦“歡歌新時代、頌歌獻給黨”百場紅歌大傳唱活動等重大活動十余場,引起全省師生和教育工作者的熱烈反響。
二是弘揚正能量。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貫徹《教育部等十三部門關于健全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機制的意見》,引導廣大家長樹立科學的家庭教育理念,推出四川省家庭教育公益宣傳活動《天府家長“慧”》,通過講座、情景劇、互動等形式,為孩子的成長助力,為家庭的幸福添彩,推動校家社協同育人。
三是傳遞好聲音。“教育強國、四川何為”“強省建設、教育何為”?面對四川教育的這些發展命題,我臺聚合報刊和新媒體力量,深入采訪省內各地的縣委書記,解讀教育方針政策,解答老百姓關心的教育問題。《縣委書記談教育》系列訪談節目全面展示各縣 ( 市、區 ) 教育事業的發展特色和亮點,在電視、報紙、網絡等多種媒體平臺發布,目前已播出 8 期,反響熱烈,廣受好評。
四是提升服務力。堅持“服務教育、教育服務”發展思路,不斷擴大影響、樹立品牌。全力推動思政小課堂和社會大課堂融合,將思政課搬到各類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請到教書育人工作室、走入廣袤田間地頭等,以創新方式開展四川省大中小學“開學第一課”,取得良好效果。連續五年承辦四川省中華經典誦寫講演系列活動,承辦三屆四川省中小學青年教師風采大賽和兩屆川渝青年教師風采大賽,主辦四川省中小學生詩詞大會,圓滿完成成都大運會宣傳報道工作,全國第六屆大學生藝術展演活動主題宣傳工作,精心策劃四川省“貢嘎杯”青少年校園足球聯賽開、閉幕式以及賽事網絡直播、新聞報道宣傳。
三、在方式上創新融合,辦傳播更優的教育電視
近年來,四川教育電視臺大力加強融合傳播,著力打造新媒體賬號,大小屏實現同屏共振、協同發力,精準高效服務教育宣傳工作。我們著力把網絡視聽媒體和廣播電視媒體的優勢有效結合起來,推出更多反映教育工作成績的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原創作品,形成分眾傳播、分類覆蓋的新格局,不斷增強傳播力和影響力。
未來,我們將繼續錨定“建設西部領先、全國一流教育融媒體中心”發展目標,切實在改革中推進融合,積極探索教育電視改革發展新模式,找準新時代教育電視工作的方向定位,推動教育電視事業高質量發展,努力成為主管部門的傳聲筒、教職員工的音像師、學生家長的服務器、四川教育的功放機、教育改革的排頭兵和教育資源的匯聚庫。.....(本文為文章截選,完整版請見《教育傳媒研究》2024年S1,本刊已入中國知網、萬方、維普等相關學術數據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