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湖南廣電集團的紅色影視作品為例
王超群? 肖夢怡
【內容摘要】本文選擇了多部湖南廣電紅色影視作品為研究對象,運用內容分析法,對紅色影視聲音與畫面中的故事建構、敘事角度以及受眾反饋進行分析,探討了湖南廣電紅色影視文化國際傳播的創新策略,最后從內容、技術、渠道和受眾定位等四個方面,總結了其對紅色文化國際傳播帶來的經驗啟示。
【關鍵詞】紅色文化;紅色影視文化;國際傳播;湖南廣電
紅色文化屬于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蘊含著豐富的歷史價值和精神內涵,極具中國特色。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充分利用好紅色資源、發揚好紅色文化、傳承好紅色基因,講好中國故事,提高國內外人民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在新媒體時代,紅色文化通過影視傳播創向觀眾展示從革命年代、建設年代再到新時代的中國故事,體現出我國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懈奮斗的精神,系緊情感紐帶,促進中外文化交流,助推中國紅色文化的國際傳播。
近年來,影視行業迅猛發展,優秀的紅色文化影視作品層出不窮,內容形式不斷創新,傳播渠道逐漸拓寬,獲得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作為有著較大影響力的主流媒體,湖南廣電集團發揮獨特優勢,在講好中國故事、塑造和傳播中國形象方面有著積極的作為,形成了以湖南衛視、芒果 TV及芒果 TV 國際 App、湖南國際頻道的媒體矩陣,以內容“走出去”、渠道“走出去”、版權“走出去”等為主要途徑的國際傳播體系,制作和播出了大量紅色題材紀錄片、電視劇、綜藝節目等,從多角度講述了中國共產黨輝煌的革命歷史進程。越來越多的國際民眾了解到中國的紅色文化,中國共產黨的形象在國際社會獲得了更多的認可。本文選取了多部湖南廣電紅色影視作品為研究對象,系統地收集了這些影視作品在國外網站的數據和資料,進行深入研究,用以探討湖南廣電紅色影視文化的國際傳播創新策略及其經驗啟示。
一、紅色影視文化國際傳播的必要性
長期以來,紅色影視文化雖然在國內得到較好的發展,但是在國際傳播方面尚有不足。隨著我國國際化進程的不斷推進,世界對中國文化和價值觀念的興趣日益濃厚,為增強中國文化自信和提升文化軟實力創造了機遇。在此情況下,充分探索紅色影視文化的國際傳播路徑,有利于提升紅色文化在國際上的知名度和影響力,為世界文化注入新動力。
(一)為文化全球化時代注入新動力
隨著經濟全球化不斷深入發展,文化全球化勢不可擋。在這一背景下,世界文明和地域文化空前活躍,各國文明交流互鑒,形成了世界文化百花齊放的局面。中國文化走向世界是順應歷史潮流、把握時代脈搏、符合發展趨勢的選擇。我國主流媒體為中國紅色文化的國際傳播貢獻了自己的力量,湖南衛視、芒果 TV 開拓海外市場,讓中國紅色文化走出國門,通過影視制作的形式讓海外觀眾感受中國革命年代的奮斗與激情,滿足不同語言背景的人對紅色文化信息的需求,讓中國的紅色文化為世界文化的發展注入新動力。
(二)擴大中國紅色影視文化的國際影響力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利用新媒體技術傳承中國紅色文化勢在必行。我國主流媒體開始嘗試利用數字化技術將紅色文化資料轉化為數字化影像資源,創新影視內容的表達方式,讓紅色文化在國際范圍內活躍起來。目前,湖南衛視、芒果 TV 制作了一系列有關紅色文化的影視作品,包括紀錄片、綜藝節目、電視劇等,表現不同歷史背景下的個人價值和體現在人物身上優秀的品質,完成從傳統紅色影視中偏重說教的國家敘事向個人敘事方式的轉變,因此,影視化傳播能為擴大中國紅色文化的國際影響力、彰顯民族自信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
二、湖南廣電紅色影視文化國際傳播的創新策略
在全球化傳播的大背景下,湖南廣電集團立足中國特色,發揮內容優勢,打造出“凡親中國者,多曉芒果臺;凡有華人處,必聞芒果聲”的傳播效果,通過“節目品質國際化、傳播路徑市場化”的方式,成為我國國際傳播中的精銳力量。目前,湖南衛視全球覆蓋規模達 12.88 億,芒果 TV 國際App 下載量突破 1.46 億,擁有超過 1.09 億的海外用戶,湖南國際頻道落地全球 230 個國家和地區,擁有超過 4000 萬的海外用戶,這為湖南廣電集團打造紅色影視作品的國際傳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湖南衛視也在加強紅色影視文化的內容建設、傳播方式、傳播渠道方面進行深挖、創新和突破,為提升對外傳播影響力、中華文化感召力、中國形象親和力、中國話語說服力貢獻力量(如下表所示)。
(一)聚焦紅色主題,講好中國故事
習近平總書記殷切期待我國的主流媒體,用情用力講好中國故事,向世界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努力展示一個生動立體的中國。在 20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 100 周年之際,湖南衛視制作出一系列影視作品,凝聚紅色主題,運用豐厚的內涵底蘊和多樣的表現形式,詮釋了中國共產黨天下為公、信仰人民的初心使命。一些有關紅色文化紀錄片將歷史情景和現實情景相結合,把黨史學習教育和傳承紅色基因的精神內涵隱于其中。例如,由湖南省委宣傳部指導,芒果 TV 出品,全國婦聯、新華社聯合推出的百集專題紀錄片《黨的女兒》,通過講述向警予、黃文秀等建黨百年間 100 位優秀女共產黨員的真實事跡,描摹出與黨同心同行、把個人追求與國家命運緊緊相連的巾幗群像,她們為共產主義事業、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設和現代化事業不畏犧牲、甘于奉獻。再例如,電視劇《江山如此多嬌》圍繞“脫貧攻堅”的主題,通過故事情節和主人公平凡的人物形象,潛移默化地向觀眾傳遞攻堅克難的擔當精神、因地制宜的求實精神、自立自強的奮斗精神、鍥而不舍的釘子精神等,具有時代的熱度、思想的深度、藝術的高度,是一部文化大片,更是一部扶貧文化的百科全書。這些影視作品將具有中國特色的紅色精神展現給全球觀眾,產生了非同凡響的國際傳播效果。
(二)堅持內容為王,創新表達方式
高質量的內容是紅色影視作品在國際傳播中的核心推動力,即將影視產品的“內核”與“靈魂”相結合,通過不斷創新的表達方式吸引國外受眾......(本文為文章截選,完整版請見《教育傳媒研究》2024年第6期,本刊已入中國知網、萬方、維普等相關學術數據庫)
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基于海外用戶行為大數據分析的中國共產黨形象國際認同機制研究”(項目編號:23BXW113)、湖南省社科評審委員會項目“數字技術賦能湖南紅色文化國際傳播的創新實踐研究”(項目編號:XSP24YBC034)的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