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略創新 2024年07月30日 18:50 北京
7月29日“青少年人工智能素養與通識教育論壇”在北京師范大學京師學堂隆重舉行,本次論壇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工智能與教育教席、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主辦,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教育教學創新專業委員會、互聯網教育智能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承辦,37名國內外著名專家學者、教育局長、信息中心主任、中小學校長,圍繞中小學人工智能通識教育,從國家發展、教學育人、教育政策、教育理論、AI技術發展、區域教育推進、學校教學實施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的交流和研討,對基礎教育階段如何認識、理解、實施人工智能通識教育提供了方向指引和可借鑒的經驗。論壇由北京師范大學教授,智慧學習研究院副院長李艷燕主持。來自全國各地的人工智能教育研究者約200人參加了論壇。

●開幕式致辭●

著名教育家顧明遠教授在致辭中指出:每一次生產力的提高都會影響到我們教育,到了人工智能,必然會影響教育的生態,教育的形式,教育的方式方法,甚至于師生關系。人工智能對于教育的使命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能夠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要讓學生認識人工智能,要有人工智能這種思維的方式,用人工智能服務于教育,提高我們的教育質量,促進我們的教育現代化。

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常務副會長、秘書長殷長春在致辭中指出:人工智能已逐漸應用到社會的各個領域,成為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內驅力。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承擔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委托項目《中小學人工智能通識教育指南》的編制工作,秉承集大家智慧,把人工智能通識教育提升到教育強國、科技強國、創新人才培養的重要地位,力求得到具有中國水平、適合普適教育、實現教育引領的人工智能通識教育認識和理念,打造中國人工智能助力教育教學的生態環境。

北京師范大學原副校長陳光巨在致辭中指出:學校人工智能技術的迅猛發展,AI已逐漸應用到社會的各個領域,成為推動未來社會變革的重要力量。教育的使命在于培養能夠勝任未來一代的新人,通過人工智能課程的普及,我們希望學生不僅理解支持,更能運用技術解決實際困難實際問題,推動社會進步,通過分享人工智能素養和教育創新的相關研究和實踐,探索人工智能教育的有效性、策略方法和成功模式。

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秘書處教育處處長張淞云在致辭中指出:人工智能對教育的改變,既對重塑教育的內涵和形態提出了迫切需求,也為教育變革與教育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平臺和動力。中國高度重視在教育數字化,特別是人工智能與教育領域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合作。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秘書處并與各方攜手,為提升全球青少年的人工智能素養,培養智能時代的風采作出積極貢獻,為深入參與全球教育治理,建設教育強國發揮更大作用。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東亞多部門地區辦事處主任夏澤翰指出:新一代人工智能工具帶來變革和挑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推動其用于促進公平、包容、高質量的教育方面做了諸多努力,同時強調解決師生矛盾、應對倫理問題以實現教育可持續發展。
●主旨報告●
會上,浙江大學求是特聘研究員、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入選者朱強,南方科技大學教授、未來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趙建華,寧夏教育廳原副廳長王建平,為本次論壇做了主旨報告。

朱強:AIGC在青少年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挑戰與機遇分享了自己在教育領域的經歷和對 AI 在青少年信息技術中挑戰與機遇的見解。介紹了 AI 技術的轉變和發展,闡述了 AIGC 在教育中的應用實踐并在實踐中發現了一些問題和現象,最后提出對 AIGC 在教育中應接納而非禁止,并強調更新教學理念、提升應用能力和關注倫理。

趙建華:國際比較研究視域下的信息科技教育:經驗與啟示分享了參與的信息科技教育理念國際比較項目,回顧了人工智能的發展歷程,指出智能時代對信息科技教育產生巨大挑戰,探討了在這一背景下要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思考信息科技教育的方向、面臨的挑戰,包括課程目標、內容、結構、評價和教學建議的變化,介紹了信息科技國際比較項目的目的、方法、樣本、數據收集和分析框架,以及研究發現,包括課程標準、課程實施、評價方面的情況,課程經驗,信息科技發展趨勢,總結了國際比較發現的經驗體系,強調信息科技教育在人工智能時代面臨新機遇和挑戰,希望做出貢獻。

王建平:面向新時代 大力推進基礎教育人工智能教育教學創新介紹了寧夏在人工智能助推教育教學方面的探索做法。寧夏以國家開展“互聯網+教育”和相關試點為契機,從豐富資源供給、普及智能教育、深化融合應用、創新教育數字治理模式、提升智能素養等方面進行探索,包括普及智慧平臺、深化“三個課堂”應用、打造課程體系、開展教學活動、推廣智能部署、開發智慧學伴、開展智慧教研、進行教育評價改革、創新機制、深化應用、豐富活動等措施,旨在解決教育資源不均衡問題,推進人工智能與教育深度融合,提升師生智能素養,共同推進人工智能賦能教育,共創美好教育未來。
●特邀報告●
會上,首都師范大學教授樊磊,法國南特大學教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開放教育資源和人工智能教席主持人科林·德·拉·伊格拉(Colin de la Higuera),北京師范大學博士后達婷,南非大學教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開放遠程學習教席主持人莫埃凱西·萊塞卡(Moeketsi Letseka),香港中文大學教授蒙美玲,國際人工智能奧林匹克科學委員會主席尤瓦·凱門切奇耶娃(Yova Kementchedjhieva),為本次論壇做了特邀報告。。

樊磊:人工智能與跨學科主題
目前我國開設人工智能課程主要有依托信息技術課、地方特色課或校本課程、融合性課程三種形式,但各自存在困難和問題,難以普及和持續。人工智能教育應跳出現有圈子,以更廣闊視野設計,需考慮社會需求和國家對教育的期待。當前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應用存在矛盾,可能助長傳統教育模式,應思考如何打破。人工智能加跨學科是落實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的最佳和最終方式,可解決課改難題,不改變現有課程體系分配,方便地方設置特色課程,與教育大模型的目標相匹配。做好人工智能課程要明確其在基礎教育中的定位和目標,課程內容要有包容性,關注帶來的沖擊和規則變化,改變傳統評價方式,借助數字平臺和生態進行探索。

科林·德·拉·伊格拉(Colin de la Higuera):AI and Education: Some Open Questions
闡述了開放教育與人工智能的聯系,以及他們在培訓教師應對人工智能方面的工作,包括AI14項目和相關成果。指出人工智能雖帶來技術變革,但也凸顯了一些問題,如數據偏差、作業作弊、教育的短暫性和不可持續性等。強調了理解學習原因的重要性,探討了可持續教育的概念和面臨的挑戰,包括教材使用、知識存儲、技術進步對教育的影響等。還提到在法國與議會合作,關注批判性思維、信任和人工智能的聯系,強調使用者需具備足夠的知識和文化才能受益于這些技術。

達婷:面向人機協同教學的大模型測評研究
圍繞面向人機協同教學的發展性測評研究展開,探討了人機協同教學的三大關鍵問題,包括人機教學能力差異測評、人機教育任務合理分配、學習者個性化適配。介紹了大模型的分類及在教育中的應用現狀、面臨的挑戰,提出了研究問題和測評框架,還發布了相關招募活動,并分享了一線教師的經驗、典型應用場景的分類總結、不同產品的現狀及問題局限和未來期待,基于此進行了教學能力的評估和橫向對比,總結了人機教學的優勢,探討了從傳統教學模式到人機協同教學范式的創新,期待與各位共同探討人機協同教學在教育中的可能性。

莫埃凱西·萊塞卡(Moeketsi Letseka):The Status and Experience of AI in Education in Africa
強調了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重要性,分享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等發布的相關文件和觀點,提到南非政府、非洲聯盟在人工智能方面的舉措,以及自己所在大學在人工智能方面的項目和計劃,旨在培養教師在人工智能方面的能力。

蒙美玲:Creating the First Pre-tertiary AI Curriculum for Hong Kong
介紹了該校在人工智能領域的成就,包括開設相關本科課程、在排名中的優異表現等。還闡述了該校共同創建的香港首個未來人工智能課程,涵蓋核心組件、分支、應用等,設有實驗室,課程包括雙語教學路徑、五個類別,新增了生成式人工智能相關內容,探討了其倫理原則和對工作的影響。該項目提升了師生能力,教學社區不斷擴大,香港政府教育局將采用相關課程。強調人類需適應并負責任地使用人工智能。

尤瓦·凱門切奇耶娃(Yova Kementchedjhieva):AI Is as Good as We Are
介紹了新成立的國際人工智能奧林匹克競賽。競賽包括機器學習、自然語言處理和計算機視覺三個主題,分科學輪和實踐輪,形式具有挑戰性且可能變化。目前已有 55 個機構被認證為國家代表,45 個團隊注冊,300 多人參與。
●專題論壇●
會議上的三個專題論壇分別就人工智能素養培養的目標認識、基礎教育人工智能課程體系建設、青少年人工智能教育教學創新三個主題進行了經驗交流。

專題論壇 1 “青少年人工智能素養培養”由華東師范大學教授李 鋒主持。首都師范大學教授樊磊、北京市豐臺區教委主任楊曉輝、上海市寶山區教育局局長張治、重慶智慧教育創新中心副主任王冬、海鯨魚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蘭之君、京師沃教育數字教育研究院院長趙映明,分享了對青少年人工智能素養定位的認識。

專題論壇 2“基礎教育人工智能課程體系建設”由北京教育學院豐臺分院副院長馬濤主持。西北師范大學教育技術學院副院長宿慶,深圳市教育信息技術中心主任張惠敏,九江市教育技術和裝備發展中心主任童暉,北京市海淀區翠微小學黨委書記、校長張國立,銀川市興慶區實驗第二小學黨委書記黃莉,深圳市優必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馬萍,分享了不同地區人工智能課程的設置和實施、保障等經驗和做法。

專題論壇 3“青少年人工智能教育教學創新”由華中師范大學教授吳龍凱主持。青島市教育裝備與信息技術中心主任助理李曉梅,北京市海淀區教師進修學校校長助理兼任北京市玉淵潭中學執行校長馬耀國,海林市教育體育局黨組書記、局長崔玉寶,北京市豐臺區第一小學教育集團校長祁紅,寧波市鄞州區五鄉鎮中心小學書記兼校長鮑淑琴,中國聯通河北省分公司智慧教育BD總經理萬園華,分享了人工智能創新能力應用的典型經驗。
●閉幕式總結●

北京師范大學教授,互聯網教育智能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童莉莉教授作閉幕式致辭。她全面總結了會議上精彩紛呈的觀點和寶貴的經驗分享,指出人工智能素養通識教育的路徑探索是十分扎實的。同時,童莉莉教授也強調在共性指導之下,教育從業者也要在個性指導之上做出探索,以激發創造力,增加師生的積極性主動性,為在場嘉賓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向。
本次論壇充分展現了各地人工智能教育成果、教育教學創新經驗,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給大家帶來了新的啟迪。尤其是《中小學人工智能通識教育指南》研制過程的介紹,吸引著與會者的目光,反響熱烈。該指南通過對人工智能通識教育深入挖掘、系統梳理,匯總了當前各地人工智能教育典型經驗,為創新中小學人工智能通識教育奠定堅實基礎。本次研討會還進一步探討了人工智能通識教育教學創新發展的有效途徑等。大家一致認為,人工智能通識教育將有助于促進學生創新思維,有利于提升學生學習能力。大家還對本次論壇的組織、內容及研討形式給予了充分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