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非 孟達
【內容摘要】情緒設置可以滿足受眾的情感需求,從而增強節目的吸引力。這種策略經歷了從線性認知到互動參與,再到深度共情的演變過程,反映了媒體與受眾關系的動態演變。本文認為,電視綜藝節目可以通過激活情緒引擎來進一步構建情緒感染空間,利用歷史文化元素來賦能情緒的留存及擴散。然而,情緒設置也可能帶來諸如群體極化下的非理性表達、回聲室效應造成的情緒繭房、粉絲狂熱引起的反向控制等風險。
【關鍵詞】電視綜藝;情緒傳播;情緒設置;情緒繭房;情感共鳴
情緒是以個體的愿望和需要為中心的一種心理活動,是人對客觀事物的態度體驗及相應的行為反應。情感傳播理論認為情感能夠增強信息的感染力和傳播效果。從傳播效果的角度來看,電視節目的情緒設置通過創造與受眾情感共鳴的氛圍使節目內容更容易被接受和理解,加強受眾對節目的興趣和投入度,引導受眾的情感走向,影響受眾對電視節目的滿意度,使受眾在思考時帶有情緒色彩,影響個體的情緒狀態,左右二次傳播的內容與效果,造成群體情緒的累積與擴散,提升節目的收視率和受眾忠誠度。然而,過度情緒征用的電視節目可能導致受眾產生情感疲勞及厭倦情緒。部分節目通過夸大或扭曲事實來制造情緒沖突,吸引受眾的眼球,誤導受眾對事實的判斷,引發受眾的焦慮、恐懼等負面情緒甚至爭議,進而對受眾的心理健康產生負面影響。面對受眾多樣化的需求和激烈的市場競爭,節目團隊需要思考如何恰當使用情緒元素提升節目關注度。
一、情緒設置的發展脈絡
情緒認知理論認為,情緒是個體對刺激情境或事物的評價在認知過程中的產物。從阿諾德的“評定—興奮”說,到沙赫特的兩因素情緒理論,再到拉扎勒斯的認知評價理論,這些理論框架共同勾勒出情緒認知的圖景。從早期的線性認知模式,到現代互動征用的興起,再到共情共鳴的深化,電視綜藝節目中情緒設置的演進折射出媒體與受眾關系的深刻變化。
(一)第一階段: 線性傳播下的情緒轉向
基于議程設置理論,自 20 世紀 90 年代起,電視綜藝節目便有意識地在頭題或壓軸位置設定情緒基調,利用引人入勝的內容來觸動受眾的情感?!肚冯s壇》就是典型的例子,節目初始便用幽默詼諧的相聲作為開場,迅速吸引受眾的注意力,并激發他們對后續內容的興趣和期待。隨后,通過雜技、評書等多樣化的表演形式,節目持續保持受眾的注意力,尤其在節目高潮部分,通過精彩的表演將受眾的情感推向高潮。然而,這種情感設定方式也遭遇了挑戰。隨著綜藝節目逐漸采用散點組合的形式,形成綜合性的文藝晚會,由于單個節目的時長限制和固定的編排方式,維持受眾情緒變得更為困難。為了應對這一挑戰,后續綜藝節目開始探索內容垂直化和分眾化的策略。《快樂大本營》便是這一趨勢的代表,節目內容涵蓋了娛樂、游戲、音樂等多個領域,緊密貼合年輕人的喜好和流行趨勢,特別是通過邀請當紅明星參與游戲環節,滿足了受眾對新鮮感和刺激感的需求。這些策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節目的感染力和親和力。盡管如此,多樣化的內容板塊在實際操作中仍然難以完全避免受眾注意力和關注點的分散,使得受眾情緒的激發與保持面臨較大的挑戰。此外,一旦節目中的主持人或嘉賓卷入爭議事件,相關的負面新聞也可能對節目的整體形象造成不利影響。
(二)第二階段:擬態環境下的情緒征用
對明星情感面貌的深入和全面展現使受眾更易將明星情感內化至個人認知中,促使受眾融入情緒性信息環境,激發受眾的情緒反應,在一定程度上實現情感元素的商品化。《超級女聲》充分利用臺網 資源,通過整合營銷,打造出一個具有廣泛影響力的擬態環境。這個環境讓選手和受眾能夠在不同媒介平臺乃至現實世界里廣泛互動,建立情感聯系,影響選手人氣與參賽結果。精心構建的擬態環境和其中的情緒征用策略,成為綜藝節目吸引受眾、提升收視率的關鍵所在。然而,《超級女聲》《偶像練習生》《非誠勿擾》等音樂及婚戀綜藝節目的流行,帶來了內容的垂直化、陣營對抗以及懸念的過度使用等問題。特別是過度的情緒征用所引發的“泛娛樂化”現象,促使人們深入審視綜藝節目的情緒征用策略。一些節目為了追求短期收視和話題熱度,而忽略了主流價值觀的傳遞和塑造,劇本化的劇情、過度煽情、嘉賓的特殊對待,以及對節目流程控制的忽視,往往會引起受眾的不滿或質疑。這種“泛娛樂化”不僅削弱了節目的文化和教育價值,還可能對受眾的情感健康和社會認知產生不利影響。
(三)第三階段:共情共振下的情感共鳴
近年來,綜藝節目在情感設計上不再局限于表層交流。它們借助豐富的文化底蘊和深刻的人文關懷,旨在與受眾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營造出難忘的情緒體驗,并與之建立更深入的情感紐帶?!秶覍毑亍非擅畹亟Y合歷史文物與現代科技,講述文物背后的歷史故事和文化內涵,帶領受眾走進中華五千年的文明長河。受眾在欣賞文物之美的同時,也被其中蘊含的歷史情感所打動。這種共鳴源于對中華文化的熱愛和敬仰,讓人們感受到文化的厚重與深邃?!渡闲铝恕す蕦m》采用戶外真人秀的形式,帶領受眾走遍故宮的每一個角落,體驗古代建筑的魅力和歷史文化的厚重。節目以“懸念 + 探秘 + 體驗”的模式,講述紫禁城 600 年的故事,激發受眾對歷史的興趣和好奇心?!兜浼锏闹袊穭t以《尚書》等經典文獻為載體,通過講述典籍背后的歷史故事和傳承故事,讓受眾在了解傳統文化的同時,感受到文化的傳承和弘揚。此外,《遇見天壇》和《我在頤和園等你》等節目深度挖掘了天壇和頤和園等歷史文化遺產的內涵。通過精心設計的任務和游戲,受眾在參與過程中感受到了古代文化的魅力。這些節目通過創新性表達和大眾化傳播,讓傳統文化煥發新的生機和活力,引發受眾對傳統文化的熱愛和尊重。這些歷史文化綜藝節目不僅讓受眾感受到文化的力量和歷史的厚重,還激發了受眾對傳統文化的熱愛和尊重......(本文為文章截選,完整版請見《教育傳媒研究》2024年第4期,本刊已入中國知網、萬方、維普等相關學術數據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