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宇? 呂云超
【內容摘要】新時代主旋律電影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其理論邏輯、現實邏輯和實踐邏輯。從理論邏輯來看,主旋律電影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之間存在緊密的內在聯系。從現實邏輯來看,主旋律電影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其特定的出場語境和面臨的現實困境。從實踐邏輯來看,要多主體聯動匯聚主旋律電影思想政治育人合力;多課堂融合打造主旋律電影思想政治育人格局;多渠道拓寬培育主旋律電影思想政治育人載體。
【關鍵詞】高校 ; 主旋律電影 ; 思想政治教育 ; 影視思政育人
“宣傳思想文化工作事關黨的前途命運,事關國家長治久安,事關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電影是宣傳思想文化的重要陣地,是深受大學生喜愛的娛樂方式,是國家文化自信的重要標識。主旋律電影自身所具備的天然屬性,使得主旋律電影理應成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載體之一。本文擬以主旋律電影為研究視角,深入探討其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邏輯,從出場語境和現實困境兩方面入手剖析其融入的現實邏輯,在此基礎上,探明其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邏輯,從而不斷提升高校思政育人的實效性。
一、理論邏輯:主旋律電影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何以成立
主旋律電影自誕生之日起,就肩負著宣傳國家主流意識形態、傳播主流思想價值觀念、培養娛樂藝術情操和影響人們思想行為的職責使命,尤其是近些年來主旋律電影的關注度持續攀升,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也愈發凸顯。而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高校通過思想政治教育對大學生的教育活動和學習生活所發揮的正向作用。主旋律電影作為集教育性思想性藝術性為一體的文化傳播媒介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之間存在緊密的內在聯系。總體說來,主旋律電影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功能的交互性、目標的一致性、對象的同一性、內容的相通性和方法的互補性。
(一)功能的交互性
主旋律電影之所以能夠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來,其中一個原因是二者在教育功能上具有交互性。主旋律電影教育功能的發揮能夠促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成果的深化,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發揮又能夠促進主旋律電影教育功能的發展。主旋律電影一方面起到陶冶情操、提高修養、培養學生藝術審美能力的作用;另一方面其作為國家主流意識形態的宣傳載體,還對大學生起到引導價值觀念、堅定政治方向、建立國家觀念和培育民族情感等作用……(本文為文章截選,完整版請見《教育傳媒研究》2024年第2期,本刊已入中國知網、萬方、維普等相關學術數據庫)
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思政專項“高校思政課培育大學生大歷史觀和增強歷史自信研究”(項目編號:22VSZ062)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張宇系南京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碩士研究生;呂云超系南京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