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理
【內容摘要】國家與大眾文化共同推動了紅色文化的復興。沉浸式體驗技術的應用,使得紅色文化的傳播更加注重場景的營造與參與者的親身體驗。這種傳播方式在社會上的流行,有效地激發了觀眾的沉浸反應,突破了傳統的自我闡述、場景和傳播內聚力的界限。本文以沉浸體驗的視角,通過對紅色文化傳播邊界的拓展進行探討,重新審視紅色文化在認識論、求真方法以及倫理層面的價值,以期有助于大眾更深入地理解中國共產黨紅色文化資源的價值導向及其在傳播中的影響力。
【關鍵詞】紅色文化資源;沉浸體驗;實踐感;傳播內聚力
“紅色文化資源”一直作為中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中重要的價值建設部分,對中國民眾起著價值導向作用。中國共產黨成立 100 多年來,形成了以中國共產黨為主體的豐富紅色文化資源。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就要教育引導全黨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大力發揚紅色傳統、傳承紅色基因,賡續共產黨人精神血脈,鼓起邁進新征程、奮進新時代的精氣神。”黨的二十大推進了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創新發展,從理論上推進了新聞宣傳工作與中國具體實踐和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紅色文化傳播在社會展開的實踐探索研究,體現了以中國共產黨人為主體的紅色傳統以及紅色基因的時代價值和重要傳播意義。
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實質是“一部講述中華民族同中國人民為爭取自由和解放不斷斗爭的重要歷史,能夠充分凸顯中國共產黨始終為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利益不懈斗爭”。在當前社會背景下,紅色文化的傳播力度和深度存在不足,需要在流量驅動的環境下探索新的紅色文化傳播策略。這些策略應該能夠深入內容核心,具備廣泛的傳播潛力,并與大眾心理相契合,從而有效增強紅色文化的傳播效果和影響力。本文以沉浸體驗的視角,通過對紅色文化傳播邊界的拓展進行探討,重新審視紅色文化在認識論、求真方法以及倫理層面的價值,以期有助于大眾更深入地理解中國共產黨紅色文化資源的價值導向及其在傳播中的影響力。
一、紅色文化傳播沉浸體驗的實踐邏輯沉浸體驗,又稱為“心流”或“最佳體驗”,是一種個體在參與某項活動時所經歷的積極心理狀態。在這種狀態下,個體會完全投入到活動中,忘卻時間與空間,內心的聲音也會變得安靜。心流體驗通常伴隨著目標的清晰性、對活動的完全專注、對過程的控制感以及與活動的高度一致性......(本文為文章截選,完整版請見《教育傳媒研究》2024年第2期,本刊已入中國知網、萬方、維普等相關學術數據庫)
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百年中國共產黨對外傳播研究”(項目編號:20&ZD324)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系華中師范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