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李龍梅,來自重慶市特殊教育中心。
23年前,當我知道要來這里任校長,說實話,心里是不大情愿的。那時的我在普通小學工作了19年,已經是副校長。我想,這一定是組織在鍛煉我,讓我在這里磨上一兩年就可以調走了。
一天傍晚,我下班走出教學樓,看見一個孩子孤零零地坐在校門口的臺階上,我問她為什么坐在這里,她說:“學校來了一位新老師,我想摸摸她。”我一時不知所措,但還是蹲下身子,決定滿足她的愿望。她用雙手摸著我的臉、我的頭發,拍著手說:“你的皮膚真好,一定很漂亮!”她開心一笑,我卻心里一酸:這里的孩子比普通學校的孩子更需要我!我要留下來,陪著他們成長!這一留,就是二十三年。

特殊教育,比普通教育更需要有“樂教愛生、甘于奉獻的仁愛之心”。每個殘疾孩子都有一個心酸的故事,背后的家庭都各有各的不幸。不走進他們的家里,你就無法走進他們的心里。小海是來自重慶巫山縣的盲孩子,剛入學時性格孤僻,缺乏安全感,不愿與人交流,家長也經常聯系不上。2010年暑假,我花了整整兩天時間,來到500多公里外大巴山深處的小海家,才知道他媽媽身患重癥,爸爸常年在外,家里根本就沒有人管他。

我義無反顧地當上了小海的“媽媽”,夏天給他剪頭,冬天給他買保暖內衣,早上陪他跑步,晚上幫他補習文化課。2019年,小海職業高中畢業,憑著扎實的技能當上了推拿技師,2022年考取了盲人醫師資格證,徹底走出了過去的陰霾。
這次家訪,讓我切身體會到了盲孩子求學路的艱難,更深刻認識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意義——教育,不僅是改變一個孩子命運的最好途徑,也是挽救一個家庭的最好方式。從那年開始,家訪,我和老師們堅持了13年。從大巴山巔,到大寧河畔;從武陵山麓,到烏江深處……我們走遍了重慶及周邊省市30多個區縣,爬山涉水、進村入戶,累計行程3萬多公里,家訪學生400余人次。

我們吃過孩子爺爺用井水冰鎮的西瓜,也吃過孩子親手煮出來的土豆;我們見證過孩子和媽媽冒著近40度的高溫在村口翹首以盼,也見證過拄著拐棍的奶奶氣喘吁吁趕來送別。一聲聲謝謝,一個個擁抱,一次次觸動著我們的心靈。每當疲憊懈怠的時候,想起家訪走過的路,想到盲孩子的家庭,想到家長們充滿期望的眼神,我渾身又充滿了力量。

我們吃過孩子爺爺用井水冰鎮的西瓜,也吃過孩子親手煮出來的土豆;我們見證過孩子和媽媽冒著近40度的高溫在村口翹首以盼,也見證過拄著拐棍的奶奶氣喘吁吁趕來送別。一聲聲謝謝,一個個擁抱,一次次觸動著我們的心靈。每當疲憊懈怠的時候,想起家訪走過的路,想到盲孩子的家庭,想到家長們充滿期望的眼神,我渾身又充滿了力量。
教育家精神強調教師要涵養“啟智潤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我們秉承“挺起胸膛朝前走,以心為眼看世界”的理念,努力挖掘盲孩子潛能,培養他們以陽光的心態主動融入社會,成為能夠創造價值、被社會需要的人。

2010年年底,我帶著全校師生去看了一場音樂會。小山說“最喜歡薩克斯的聲音,好聽得想哭”,小雨說“如果我會樂器的話,我想吹給奶奶聽,她一定沒聽過這么好聽的聲音”。孩子們的期待給了我動力,我想讓他們站上閃亮的舞臺。于是,我帶著他們組建了揚帆管樂團。

為了解決盲孩子不能看樂譜、無法看指揮的困難,我動員學校34名老師加入樂團給孩子們當眼睛。這些老師有的連簡譜都不認識,但就是這樣一群人,帶著孩子們克服了重重困難,取得了一項又一項成績。

13年來,我們參加了“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獲得第八屆非職業優秀管樂團展演銀獎、中國管樂發展特殊貢獻獎,聯手中國交響樂團、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樂團演繹了《最好的未來》《生命的色彩》《看見微笑》公益音樂會......
2022年3月4日晚上,孩子們在北京冬殘奧會開幕式的舞臺上,奏響了國際殘奧委會會歌。這一刻,看不見世界的他們,被全世界看見。好多家長在電視機前看直播感動得流下淚水,他們說完全沒有想到,自家孩子也能登上世界舞臺,成為他們的驕傲。

2022年3月4日晚上,孩子們在北京冬殘奧會開幕式的舞臺上,奏響了國際殘奧委會會歌。這一刻,看不見世界的他們,被全世界看見。好多家長在電視機前看直播感動得流下淚水,他們說完全沒有想到,自家孩子也能登上世界舞臺,成為他們的驕傲。
盲人因為眼睛看不見,就業創業相對比較困難。我們對每一個盲孩子不拋棄、不放棄、不嫌棄,做他們“前行的眼睛”“起飛的跑道”,努力讓盲孩子也能活出精彩人生。
有一名叫小林的孩子長期尿床,老師幾乎每天都要給他換洗被褥和褲子,同學都不愿意跟他玩。在跟他談心的過程中我發現這個孩子音樂天賦很好,在音樂老師的耐心指導下,他學會了9種樂器的演奏,尿床的毛病也在體育鍛煉中治愈了。后來小林憑借出色的專業成績順利考上了大學,人生軌跡得到徹底改變。

20多年來,一個個像小海、小林一樣的孩子,在老師們的培育下健康快樂成長。他們在田徑賽場上與普通孩子同場競技,他們在啦啦操世界錦標賽奪取亞軍,他們站上全國殘疾人運動會冠軍領獎臺,600多名學生憑著扎實的技能走上了社會,370多名學生考上了大學,都過上了自食其力、更有尊嚴的生活。
我深深地體會到,特殊教育工作,絕不僅僅是一個特殊的職業,更是一項偉大的事業,一項值得我們為之畢生求索、執著奮斗的事業。從教以來,跟這些孩子在一起,我覺得特別快樂,特別幸福。我愿意在“教育家精神”的引領下,做一束光,照亮盲孩子的人生路,讓他們看見更廣闊的世界!

我深深地體會到,特殊教育工作,絕不僅僅是一個特殊的職業,更是一項偉大的事業,一項值得我們為之畢生求索、執著奮斗的事業。從教以來,跟這些孩子在一起,我覺得特別快樂,特別幸福。我愿意在“教育家精神”的引領下,做一束光,照亮盲孩子的人生路,讓他們看見更廣闊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