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叫郭曉芳,是一名小學老師,也是湖南省“我是接班人”網絡大課堂的總班主任,我向大家匯報的是:《點亮千萬孩子的夢想之光》。
從學校到“云端”,從教25年,我時常會想起從當年湖南第一師范畢業,當了一輩子鄉村教師的母親說:“當老師就要當一名好老師。”

什么樣的老師才是好老師?母親說,好老師一定要對學生有愛;父親說,好老師心中要裝著一個個小家和國家。那年村小危房改建,擔任校長的父親把自家的木材、磚頭拿去重建校舍。我是家里第十名教師,當一名好老師是我的夙愿。

2016年,在長沙市網絡聯校,我結識了寧鄉大山里的孩子。課堂上,看到一張張純樸的小臉,我仿佛看到童年的自己。
從那一刻起,城鄉孩子同上一堂課,給孩子們、尤其是山里孩子心中點一束溫暖的光也成了我的心愿。

2019年,為解決農村薄弱學校思品課開不了、開不足、開不好的現實問題,湖南決定創辦網絡大思政課堂。經過層層遴選,我成為“我是接班人”網絡大課堂的總班主任。

至今,我依然清晰地第一堂課,十八洞小學的孩子們,好奇地盯著屏幕,眼里充滿了期待的光!

2020年,全省中小學校因疫情延期開學,網絡大課堂承擔起在線育人主陣地的重任。應對危機就是最好的教育契機,戰“疫”故事就是最優的精神食糧,我給全省的孩子們寫了一封信。

用小楷書寫課題《在戰“疫”中成長》。

正月初三,搜集資料、設計教案,“幾乎忙了個通宵”;正月初四,做好拍攝腳本,正月初五,一大早,趕去電視臺錄課,錄課結束,投入后期制作,“視頻剪輯完,到了凌晨三點”......

“祖國加油”“感恩逆行的英雄”……這是千萬同學的彈幕和留言。連續12堂大課,陪伴全省孩子度過那段難忘的時光。
然而,網絡思政不是網絡與思政的簡單疊加,講好大思政課,關鍵在于啟智潤心。習近平總書記說“好的思想政治工作應該像鹽,但不能光吃鹽,最好的方式是將鹽溶解到各種食物中自然而然吸收。”我開始思索,面向千萬拔節生的孩子,怎樣才能因材施教,調制出他們喜愛的營養大餐?

講勞動主題大課,我想,能見到年近90還在下田的袁隆平爺爺,就是最生動的教材。

2020年小年,我和孩子們來到袁爺爺家中。我給袁爺爺送上春聯“歡喜事勤耕雨讀 幸福人春種秋收”,孩子們準備了可愛的小手工。那天,祖孫兩輩圍坐在一起,聽袁爺爺講禾下乘涼夢。

水稻基地里,孩子們捧著幼苗,觸摸著泥土,感受到了勞動的快樂。袁爺爺說:同學們要熱愛勞動,勞動最光榮。孩子們連連點頭。那一刻,我看見,小小勞動者,眼里閃著光。

追星就追“北斗星”。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我拿著孩子們手繪的“北斗”,請來了楊長風總設計師。楊總師講述了,一代代北斗人怎樣創造從無到有的中國奇跡。

一顆《夜空中最亮的星》,點燃了孩子們的好奇和求知欲。長沙市馬坡嶺學校的校長在平臺留言,孩子們在校園里成功搭建”北斗模型”,夢想種進心底,想象插上翅膀。

好的課堂點著亮、發著光!將“時”和“事”作為課程建設的主線,挖掘教育資源,每月一堂大課,我常常把自己比作廚師,想方設法,巧用食材,烹飪孩子們喜歡的“味道”。
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我策劃了《心連心·向未來》。湘江連香江,兩地的孩子同唱一首歌,云端同游岳麓書院。香港耀山學校的孩子說,我們同根同脈,心永遠朝著同一個方向。
怎樣才能讓雷鋒精神在千萬“雷小鋒”心中閃耀時代的光芒?2023年3月,我們加入《雷鋒的朋友圈》,重回雷鋒的母校,了解他的故事,孩子們發現雷鋒叔叔可敬可親還很可愛。
為學須先立志。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30周年,我和孩子重走“毛澤東求學之路”。孩子們說,難以想象,毛爺爺小時候,翻山越嶺,去外婆家看書。
我說,100多年前,山路更崎嶇,但書籍點燃農家少年的報國理想!
關注因材施教,關注每一個學生,共情每一個孩子的心靈體驗,匯聚大師資,融通大平臺,給予孩子們成長的思政之“鹽”。

五年來,我和千萬孩子共成長。大課堂錄制了60個專題,累積觀看人數達18億次,連接歷史,連接榜樣,連接未來,孩子們追網課,追這個時代最閃亮的星,我們探索出數字化思政育人新模式。

每期大課,國家智慧教育平臺、學習強國、人民日報視頻客戶端、中國教育電視臺等22個平臺同步播出。
央視新聞聯播以《城鄉同步,“云”端共上一堂課》,《人民日報》頭版以《讓紅色基因代代傳,努力做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對網絡大課堂進行重點報道。“我是接班人”被寫入新華社“習近平總書記關切事”.

有人說,我們把世界走遍,仍走不出記憶里的童年。我常想起兒時村小的書聲瑯瑯,想起母親年輕時最愛唱的《山鄉小渡船》,小小渡船,把山鄉送往希望的遠方。
點亮孩子們心中的光,每個追光的孩子終將熠熠生輝 。“當一名好老師”,教育家精神是夢想燈塔,指引我們前行的方向。我愿,在新時代,在紛繁的網絡世界,用大愛去觸碰千萬顆心靈,潛心教書育人,托起中華民族的未來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