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蘇德礦,在浙江大學數學科學學院工作。
我出生于1958年,1977年上山下鄉到農村。當年恢復了高考,因為白天務農晚上復習,學的不精,考上了師范??茖W校數學系。畢業后,我分配到中學任數學教師。我一邊教書一邊學習,1982年考上了專升本,1985年又考上浙江大學數學系的研究生。

1988年留校任教,分配到數學系高等數學教研室,從事微積分教學,一直工作到現在。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加強基礎研究,是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迫切要求,是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必由之路?!贝髮W數學是基礎研究的基礎,微積分又是大學數學的基礎。

微積分很抽象,都是字母和記號的推理,學起來枯燥乏味。怎么樣讓同學們學好微積分,為將來的專業學習打下扎實的基礎?

“錢存在銀行怎樣收益最大?”我用來解釋函數里的“重要極限”概念;我說:“函數就是衣服,求導就是減衣服。天氣突然熱了,你要減衣服。減到怎樣合適呢?一件一件減,到不熱了為止。復合函數求導也一樣,一層一層求導,直到內函數的導數有公式,就成了。”

我在中學做過幾年數學老師,而大學的微積分和中學數學聯系又非常密切。大學生數學教育有時也需要中學那樣細致、有趣。抽象的數學要讓孩子們在體驗中產生興趣,在有趣中找到方法。
同學們的基礎不一樣,理解力不一樣,聽課的效果也不一樣,怎么樣讓絕大部分同學都能夠聽得懂?每天晚上睡覺前,我會在腦海里反思今天上課還可以怎么講,才能讓每個孩子聽懂,這一堅持就是36年。

我的課堂也越來越精彩,每次上微積分課程,班容量是150人,最多時有3000人同時選課。我最欣慰的是看到孩子們理解數學后眼里閃爍的光,我覺得那是對我最大的肯定。
后來我擔任浙大求是學院育人導師,我每星期會抽出兩個小時預約4個同學,與他們交流探討,為他們答疑解惑。我時常和同學們說,微分了憂傷,積分了希望,相信“天道酬勤”的人生信念,建立目標,堅持下去,終將取得人生的輝煌!
有同學回憶說:“感觸最深的是礦爺爺講解定理的過程,礦爺爺從探索中發現定理,得到定理適用條件。觸動了我們心底對數學的熱愛?!蔽业膶W生不僅有浙大的,還有我在新疆支教的2所高校,我不想讓距離阻礙孩子們學習數學的熱情。

2013年3月,我在新浪微博上開設了浙江大學蘇德礦賬號,每天在微博上花兩個多小時和同學們討論高等數學中遇到的問題,幾年下來,我的微博賬號有165萬粉絲,微博年平均閱讀量達8000萬。

在和同學們交流過程中,我們也建立了深厚的友誼,成為了朋友。現在孩子們不僅問我學習上的問題,面對人生的抉擇時,總會聽聽我的建議。

有一個粉絲在通過微博私信和我交流,他立志要考研究生,我們來回交流有幾百次,他經過第4次考研,終于考上了中國科技大學金融專業的研究生。他也開了微博,講述他的考研復習的挫折與經驗,與大家交流探討,激勵著很多奮戰在考研路上的同學。
2017年我59歲,我在網絡上看到游戲直播十分流行。我在思考,我為什么不可以把課堂教學直播出去,讓更多的人通過網絡受益。

一個手機,一個三腳架,就開啟了我的課堂實時直播,每周我在浙大上兩個班,每次課都直播,工作日我直播課堂,休息日專門直播答疑解惑,少者幾千人,多者上萬人觀看。三年時間,觀看人數達到了600多萬。
課間我打開直播的美顏功能,瘦臉、磨皮、漂白、大眼睛。一下子把我一個老頭子,變成了一個英俊的小伙子。我對同學們說:看吧,不要迷戀網絡,不要迷戀主播,那都是個傳說。有的同學要給我打賞,我對他們說:你們手中的錢都是父母辛辛苦苦省下來為你們學習用,你們一定要花在刀刃上,不要打賞。

中央電視臺、人民日報、新華社等多家媒體報道我的課堂直播和微博答疑。
2018年,我和我的團隊又在中國大學MOOC上開設了微積分教學實時錄制課,上課的時候左手一個話筒,右手一支粉筆,一邊講一邊在黑板上書寫,一邊和同學們交流。一年下來,我錄制了168節課。課時的數量不斷增加,我的體重也從145斤瘦到了135斤。

到目前為止,我們微積分在國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臺所有微積分課程中,注冊人數已經達到70萬多人,評價近4000條,注冊人數、綜合排名均是第一,2020年我們的微積分課程被評為國家級線上一流課程。
從2014年開始,我在浙江省5個高教園區和省內外100多所高校和中小學交流我的教學的六字要訣:懂、透、精、趣、情、德。
在教學的過程中,我經常了解國內外在教研上的動態,注重教學的研究,發表了近20篇教學研究論文,主編了20本教材和學習指導書,我自己撰寫近600萬字,獲得了省、校級教學成果9項。
我做了一個教師應該做的事,但是黨和人民給了我很多的榮譽,我獲得了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最美教師等榮譽。

我將大力踐行教育家精神,勤學篤行,求實創新,啟智潤心,因材施教,不斷探尋新的教學模式與手段,不斷優化科普傳播方式,為科普事業的繁榮發展盡一份心力,共同創造新時代科學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