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叫楊筱冰,是西安市第二十六中學的一名英語教師。習近平總書記致信全國優秀教師代表,首次提出并深刻闡釋了中國特有的教育家精神的豐富內涵和實踐要求,為廣大教師如何在教育強國建設的時代背景下躬耕教壇,指明了清晰的方向和具體的方法。

上好每一節課,教好每一位學生。以人格魅力呵護學生心靈,以學術造詣啟迪學生智慧,因材施教,傾注情感,讓每一個孩子都健康成長、人生出彩。這就是我對“啟智潤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的理解和踐行。
我出生在一個教師世家。小時候總聽周圍的大人說,這孩子長大了也會是一名優秀的老師。也許是因為耳濡目染,也許是帶著長輩的期許,長大后我真的成為了一名老師。1982年,20歲的我師范畢業后被分配到了西安市第二十六中學。這一干就是四十一年。
當時的學校,年輕教師不多,領導對我寄予厚愛,學生對比他們大不了幾歲的姐姐喜愛無比。我暗暗地下決心一定要好好教書。第一節英語課,我信心滿滿地教學生唱英語歌,可是調子起高了,沒有唱上去。我明白了教書光有熱情是不夠的,還需要有“技能”。

“技能”是好教師的立足之本。我練唱歌,提升歌唱的“技能”;課余時間,到碑林博物館找外國人練口語,提升地道口語的“技能”;拼命看書,反復練課,提升上好課的“技能”。這些技能為我成為一名好老師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這些技能都是我在課堂上“鎮”得住學生的底氣。
教書并非易事,需要智慧。想讓學生喜歡上你的課,首先要讓學生喜歡上你的人。上課的時候,我會用自拍的MV導課,帶領學生領略世界風光,隨口一句格萊美金曲,跟他們談心,拉家常,和他們一起看電影,分享旅行趣事......同學們驚呼:沒想到老師居然也和我們一樣潮!

善學才能善研,善研才能善教。我利用假期和休息時間參加所有的教材培訓,各個知識門類的講座,在英國雷丁大學進行了中學英語教學法學習。閱讀了大量的書籍,做了一本又一本讀書筆記,度過了一個又一個靜讀的夜晚。
有次考試,一個孩子考完地理,激動地抱住我,“楊老師,今天考試有幾道地理題,是我在你英語課上學到的!”學科融合是教學的發展方向,我經常請教其他的老師,有意識地將其他學科知識融合在英語教學中。

我的課堂充滿歡歌笑語。乘上紅色巴士去《倫敦觀光》,感受原汁原味的語言。走進楊陵農大,認識雜交水稻,藝術節上用英語表現中國唐詩的奧妙。建立課堂樂趣,花最少的教學時間,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
我教得有趣,孩子們學得過癮。這些有趣的課給他們留下了美好的回憶。許多已畢業多年的學生,仍然會記得英語課上那些美好時光。
教三年,看六年,心里想著六十年。我的學生不一定是最優秀的,但他們也是家庭的希望、國家的棟梁,他們一樣能服務社會,奉獻力量。

學生小華和父親發生爭執,離家出走。我找到他,把他接到我家。整整一個月,我上班,他上學;我下班,他放學;我做飯,他寫作業。我發現他很勤快,主動倒垃圾,還會動手修自行車,就不斷表揚他,鼓勵他讀職業大學,學一門技能。他說:“楊老師,從來沒有人說我好,也沒有人說我可以上大學。我真想給您當孩子!”
幾年后的一天,我正在去往學校的路上,突然一輛卡車停到我的身邊,從車上跳下一個人,手里抱了兩顆白菜,我定睛一看,正是小華。他說:老師,我現在自己跑運輸賣菜呢。等我賺錢了,買車了,我一定帶您去旅游!”

每個周末,我的家就會變得很熱鬧。“蹭飯”的孩子,躲父母嘮叨的孩子,找我拉家常的孩子,滿滿當當的一桌。一次搬家,全班男生都跑來幫忙:“楊老師搬家是咱班的大事,搬家公司人太少,我們不放心。”
每個孩子都不一樣。我們要接納他們的獨特,給予他們未來生活的自信和勇氣;啟迪智慧,潤澤心靈,努力成為他們學習的合作者,成長的引路人。

如今已在杭州外國語學校教書的蘭淑萍,曾經是我的英語課代表。這位靦腆的小姑娘,剛來時她的英語成績并不出色,經過高中三年的學習,高考時她以優異的成績報考英語教育專業。她說“以前并不喜歡當老師,因為喜歡楊老師 ,所以想成為向楊老師一樣的人!”

華飛現在的身份是我的同事,當年他可是我花了不少心思培養的學生。第一次上課,他問我:“楊老師,男的可以當老師嗎?當了老師會不會找不到老婆呀?”我告訴他男老師更有魅力。
陜師大畢業后,他回到母校,做了一名思政教師。他也會不經意地握住拳頭,像我一樣問學生“我講清楚了嗎?”已成為思政標兵的他常說:“楊老師不僅是我的老師,更是我人生的引路人。
既做學生之師,也做青年教師的成長領航人,是我矢志不渝的追求。

我為全國30多個省市自治區的教師做過500多場報告,上過300多節觀摩課、示范課;跟隨陜西省名師大篷車送教下鄉,足跡遍及陜南、陜北及關中地區。每次我都會留下自己的電話號碼,隨時為有需要的老師提供幫助。
我校的張旭、任濤和王琳都是我的徒弟。張旭已經從一位普通教師成長為特級教師,任濤成長為省級學科帶頭人,小王琳成長為陜西省教學能手。我的工作室培養出18位特級教師,17位正高級教師,一大批省市級學科帶頭人。實現了從一個人的努力到一群人的成長。
這些年,我獲得了“特級教師”“國家萬人計劃教學名師”“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等榮譽。但無論獲得多少榮譽,我只認準“教師”這一個角色。“教書是一輩子的事情,需要一輩子努力”。

面對這些榮譽,我總會想起41年前,那個青澀小姑娘,站在講臺上,扎著麻花辮,唱著跑調的歌曲。
我從不后悔做教師,因為這是太陽底下最光輝最幸福的事業。我還要繼續努力,把愛澆灌到每個孩子的心里,在英語教育教學這片原野上,書寫踐行教育家精神的更美華章!
我是楊老師,更是幸福地行走在教育路上的楊筱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