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是武漢市盲童學校音樂教師張龍,很榮幸作為特殊教育教師代表發言。來盲校之前,我是漢陽一所小學的音樂老師,市優秀學科教師,曾作為“全國藝術教育先進個人”,在人民大會堂領獎。

一次偶然機會,我接觸到盲童這個群體。我沒想到,還有這樣一群孩子,他們的眼里沒有光明,他們的世界暗淡無光。那時候,我暗下決心,一定要用音樂去治愈他們的童年,給予他們成長的力量。
2011年,我主動申請到盲校任教。有人說,你學的是指揮,去盲校教音樂,孩子們又看不見你的動作,豈不是白費勁。可是,在我眼里,有教無類,只有孩童沒有盲童。

教育家精神提出“啟智潤心,因材施教”——上天關閉了特殊孩子的一扇門,但我們要幫助這些孩子開啟一扇窗。每一個孩子都有享受美育的權利,每一個孩子都可以有來自心靈的歌唱。
盲孩子情況各有不同,有的對未來缺乏信心,有的家庭有特殊困難,還有的成長動力不足。而我對自己說,既要一視同仁,也要因材施教,我相信音樂能喚醒每一個孩子,點亮每一個孩子的希望!

我在盲校成立盲童藝術團,費盡周折請來老師,沒想到來學的孩子寥寥無幾。這個握著欄桿的孩子叫文俊,他聽力很好,但他怯生生地說:“老師,我不學,我來盲校,是來學按摩的,將來只能做一個按摩師,其他的不敢想。”
文俊是一個有音樂天賦的孩子,一雙本可以彈鋼琴的手,卻要學按摩,這讓我很震驚。那一刻我想,越是這樣,越需要我們老師有更多的愛心耐心,有更多的教育智慧,想方設法激發孩子們的學習愿望。

這些年來,我們把音樂會搬到課堂, 開展了一系列音樂興趣活動。
我們還把游戲和音樂結合起來,大家一起笑,一起跳,一起唱,不知不覺中,音樂走進了學生的心房。
我陪著文俊練鋼琴,從零開始,循序漸進。幾年下來,他的指法越來越熟練,彈奏越來越流暢,他一次又一次站到了舞臺上。2015年,法國鋼琴家理查德·克萊德曼應邀到武漢演奏,其間邀請十名琴童合奏,我想方設法為文俊爭取到一個機會。

演出那天,文俊好緊張。他說,張老師,我怕。我說,文俊,無論什么時候,老師就在你的身旁。那天,文俊登場彈琴,撫摸琴鍵,敲擊音符。慢慢地,他沉浸在音樂的世界里,臉上都閃耀著自信的光芒。
這次演奏給文俊帶來了莫大的鼓舞,他徹底打開了心窗。2023年,文俊以優異的成績考上北京聯合大學藝術專業。上高鐵前,他打來電話說:老師!謝謝您,您讓我的未來變得不一樣。

這個小女孩叫吳迪,性格很內向,每次排練時,總是獨自坐在角落里。11歲時,最愛她的媽媽去世了。吳迪渴望有一首自己的歌,送給天堂的媽媽。感受到吳迪的心聲,我和老師們共同創作了歌曲《夢》送給她。“媽媽,每一次我想見你,會去夢里……”當吳迪唱起這首歌,淚水浸濕了面龐。

“每一次我想見你,會去夢里。夢中我能看到五彩斑斕的風景。那里有飛舞的風箏,和伙伴們的笑容,還有爸爸、媽媽和我……”吳迪邊唱邊流淚,她慢慢打開心窗。這首歌后來還被評為武漢市十佳校園歌曲,并在全國9條高鐵線上播放。
這些年來,打開心窗的孩子們,一步步從校內走向校外,每個孩子都會三種以上藝術特長,先后獲得8個全國金獎、17個省級金獎,在第十屆“全國殘疾人匯演”中,還獲得一等獎。2023年,孩子們創作的歌曲《暖》,獲得中國網絡正能量精品的大獎。
2023年六一前夕,孩子們來到華中地區最大的琴臺大劇院,第一次舉辦了“群星閃耀” 盲童專場音樂會。

他們輕聲唱,唱出他們心底的夢想;他們大聲唱,唱出他們內心的渴望。他們的聲音是那么清澈,他們的心靈是那么美好,那天,我看見臺后的家長淚流滿面,臺下的觀眾熱淚盈眶,掌聲響徹全場。
習近平總書記在5·29重要講話中強調,“努力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更好滿足群眾對‘上好學’的需要。”
這些年來,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關心下,我們的盲校越辦越好,我們的孩子們越來越陽光。作為老師,我們還努力搭建著一座座愛的橋梁,更多荊楚名師、藝術專家、愛心人士也加入到我們中來,引導孩子們健康向上。

啟智潤心,因材施教,教育家精神正在引領我們用更多的智慧,更多的方法,去開啟更多孩子的心窗。
心窗打開了,光就照進來了。光照進來了,人生就敞亮了。每一名老師都在傳播光明,播種希望,每一個孩子都可以在自己的人生舞臺上閃閃發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