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鑫? 孔迪
【內容摘要】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過程中,傳媒人肩負新時代賦予的新使命,應積極報道和講述在中國大地上涌現出的鄉村振興故事。本文以鄉村振興為題材的綜藝節目為研究對象,主要從場景敘事、體驗敘事、情感敘事三方面入手,具體探討鄉村振興故事的綜藝敘事策略,分析如何通過綜藝節目講好鄉村振興故事,提高綜藝節目的輿論引導力。
【關鍵詞】鄉村振興;綜藝敘事;場景;體驗;共情
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過程中,涌現出一個個生動鮮活、感人肺腑的故事,這些故事匯聚成鄉村振興的時代記憶。雖然現代社會已然進入到全媒體時代,但是“主流媒體在全媒體時代仍有傳統優勢和特定受眾,我們需要找到融合發展的方法,將優勢充分發揮出來”。時代賦予了電視傳媒人新的責任和使命,以鄉村振興為題材的影視節目不斷涌現,他們用影視藝術來記錄和講述鄉村振興故事。在綜藝節目領域,也涌現出諸如《鄉村振興大擂臺》《寶藏般的鄉村》《鄉村好聲音》《我們在行動》《鄉村合伙人》《哈哈農夫》《青春在大地》《極限挑戰寶藏行 ? 三區三州公益季》《云上的小店》《喜上加喜》等多部以鄉村振興為主題的綜藝節目,并取得較好的傳播效果。
一、多元場景,增強鄉村振興故事的可視性
場景作為最基礎的敘事單元,構成了綜藝敘事的最小細胞,而正是“細胞”的靈活性決定了綜藝的生命力,場景的多元化呈現使得鄉村振興故事的講述更具可視性。
(一)生活化的戶外場景紀實性呈現鄉村振興故事實地的戶外場景拍攝使得創作者擺脫了演播室的局限,將場景空間從演播室轉移到戶外,使得鄉村振興故事從多視角和多角度展開得更加立體。在場景空間的選擇上,我國疆域遼闊,鄉村振興政策覆蓋全國,這為拍攝提供了空間上豐富的可能性,讓觀眾置身于廣闊的現實空間中,親切地感受到鄉村振興戰略為鄉村帶來的巨大變化。例如《我們在行動》每期都會邀請演藝界、企業圈的相關人士,深入貧困地區,發現具有市場潛力的農副產品,以“授之以漁”的方式助力當地村民鄉村振興。該節目每期選擇不同的貧困地區作為故事發生的現實空間,每個地區都各具特色,沒有重復性。節目用紀實手法充分挖掘鮮活的人物、豐富的細節和精彩的故事,生動地記錄了從精準入戶,到產品研發,到定貨推廣,到社區推廣的鄉村振興歷程,讓觀眾在心靈上真切地觸碰到奮戰在鄉村振興第一線的不凡身影。再如《向往的生活》的拍攝地從北京密云到浙江桐廬到云南西雙版納再到湖南常德桃花源,展現了鄉村淳樸的生活方式、優美的自然風貌、農產品的生產和營銷過程以及村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在記錄鄉村美好生活的同時,彰顯了鄉村的活力和潛力,也從側面展現了鄉村振興戰略為鄉村和農民生活帶來的巨大變化。其中《向往的生活》第三季除了完整記錄嘉賓的勞作和生活之外,在每期節目的最后還會由黃磊匯總一篇“田野調查報告”,將自己的真實體驗和觀察結果呈現給觀眾,將鄉村振興的成果通過嘉賓的實地體驗呈現在觀眾面前。
(二)戲劇性的舞臺場景藝術化再現鄉村振興故事
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過程中,許多感人肺腑的鄉村故事并沒有被及時地用影像記錄下來,那么綜藝節目欲將這些故事呈現出來就必須采取藝術性的手法,而舞臺演繹便是其中的一個手段。舞臺演繹在確保故事真實的前提下采用演員表演的方式來演繹和呈現故事內容,使得綜藝故事更具情節化、人物形象更具性格化,從而增強了節目的故事性、觀賞性和藝術性?!肚啻涸诖蟮亍访科谥v述一個發生在村莊的鄉村振興故事,青春演繹者入村采風,了解原型人物,體驗鄉村振興工作成果,在演播廳以舞臺劇的形式還原并演繹脫貧攻堅之艱辛。在每期節目中,表演嘉賓深入鄉村,體驗生活,通過所見所聞了解和感悟所飾演的人物。當回到演播室的舞臺上,嘉賓則化身為“青春演繹者”,通過精心排練的舞臺劇來演繹鄉村振興過程中涌現出的可歌可泣的人物故事。舞臺劇表演結束后,青春演繹者和故事原型主人公同時出現在舞臺上,此時,生活與藝術相遇,紀實與表演相融,觀眾在這一實一虛中完成了心靈的洗滌和情感的傳遞,進而產生情感共鳴和思想共振。
(三)互動性的棚內場景參與觀察鄉村振興故事
“第一現場 + 演播室觀察”的融合是近年來綜藝節目的一種新的節目形式。在鄉村振興故事的講述中,處于第一現場的戶外體驗者和鄉村振興親歷者是被觀察者,處于第二現場的演播室嘉賓或專家是觀察者,負責解釋、評析或提出解決方案以供討論。通過棚內參與觀察提前錄制發生在第一現場的鄉村振興故事主要采用雙層敘事的方式,第一敘述者講述第二敘述者的故事,二者都承擔著敘事內容。第一敘事者對第二敘述者進行評價解釋,二者不存在雙向交流,只有觀眾可以掌握全部信息,進而使鄉村振興故事的呈現層次分明。例如在《鄉村振興大擂臺》中,邀請知名“三農”專家和村里的領導來到演播室作為節目的嘉賓,并通過嘉賓現場解讀、互動問答和典型展示等方式,讓鄉村振興戰略講得明、聽得懂、可感知。節目共邀請了全國十多個典型鄉村代表做現場交流,展現鄉村振興的良好態勢??梢钥闯觯诙F場的觀察起到了價值引領的作用,而非第一現場的附屬品。在棚內參與觀察的嘉賓主要分為明星和專家兩類,明星嘉賓在參與觀察的過程中和屏幕前的觀眾一樣,以一種天然的、平民化的姿態聆聽鄉村振興故事與第一現場逐步建立感情,從不同角度對鄉村振興故事進行解讀,交流各自的觀察所得和思考,在實現價值觀引導的同時,也強化了觀眾的代入感;專家在參與觀察的過程中將綜藝視角轉向了專業方向,將綜藝內容與鄉村振興故事相結合,做到了科學普及、思想傳遞和主流價值引導等方面的平衡......(本文為文章截選,完整版請見《教育傳媒研究》2023年第3期,本刊已入中國知網、萬方、維普等相關學術數據庫)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規劃項目“鄉村文化振興視閾下村民影像的地方性知識生產及傳播研究”(項目編號:22YJA860013)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趙鑫系天津工業大學人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孔迪系曲阜師范大學傳媒學院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