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昆
我們身處媒介化社會,彌漫的信息如水銀瀉地,無處不在,無孔不入。媒介與信息不僅成為當今人類基本的生存環境,而且對社會的滲透達到了空前的程度。但由于網絡新媒體的發展,人人都有麥克風、個個都有攝像機,眾聲喧嘩,鐘鼓齊鳴,看似繁花似錦,實則莫衷一是,在信息冗余的情況下,人們最期待的還是理性、專業、權威的聲音。
從教育史的視角看,專業新聞教育已有百余年的歷史。但凡經濟發達、新聞事業繁榮的國家,其高等新聞教育的發展都達到了相當的水準。雖然在不同的社會制度、意識形態下,大學新聞教育的辦學體制、培養模式、課程體系不盡一致,但是中外新聞教育界有一個基本的共識,那就是一所大學的新聞教育辦得怎么樣,固然與大學自身平臺、傳媒產業支撐等因素有關,但決定性的要素還是其所屬新聞學院的院長。一所好的新聞學院背后,總有一個優秀的院長。從其角色及職能而言,杰出的院長應該是教育家型的院長。
一個時代的教育家,不僅是教育活動的實際組織者,更是教育的旗幟和社會的良心。教育家型新聞學院院長能夠在多大的程度上發揮自己的才華,盡其責任,直接關系到人才培養、知識創新、文化傳承使命的實現。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教育的普及,新聞教育成為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國,相當多的大學都設置了新聞傳播類專業,新聞傳播學一時成為高校的“顯學”。但是幾十年的新聞教育實踐表明,最好的大學不一定有最好的新聞學院,一般的大學也可能培育出頂尖的新聞傳播人才,關鍵在于這所大學是否擁有堪稱教育家的新聞學院院長......(本文為文章截選,完整版請見《教育傳媒研究》2023年第3期,本刊已入中國知網、萬方、維普等相關學術數據庫)
作者系中央民族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特聘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