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濱? 李若蘭
【內容摘要】本文探討了建構中國新聞傳播學自主知識體系的四個本土知識來源及具體路徑,認為可以從本土思想資源的角度構思中國新聞傳播學自主知識體系的內容和框架,強化中國新聞傳播學知識體系的自主性,以完整、準確、全面地闡釋中國新聞傳播實踐。
【關鍵詞】本土思想史;自主知識體系建構;中國新聞傳播學;本土知識資源
從知識社會學的角度看,社會群體生活實踐中產生的思想或知識與社會群體歷史經驗緊密相關。當前學界對建構中國新聞傳播學自主知識體系的討論,大都從我國國情與新聞傳播學服務于中國式現代化的現實使命出發,鮮有從思想史的角度予以深入開掘。發掘本土新聞傳播思想史資源,提煉其中豐富的新聞傳播智慧和觀念,將為建構中國特色的新聞傳播學知識體系提供重要參照。
一、本土思想史視野是自主知識體系建構的重要取徑
中國式現代化的獨特性,體現在向世界展示了一種特殊的現代文明形態,這不再是一種與傳統割裂、從深厚文明土壤中連根拔起的新文明,而是從古老文明中不斷生發和再創造的古今一貫、血脈相連的新文明;中國特色知識體系的自主性,展現的是將中國歷史、中國文化和中國問題充分主體化的能力。中國獨特的歷史、文明和文化傳統,特殊的客觀實際和發展水平,決定了中國新聞傳播學自主知識體系建構的必然性,解決中國的問題有必要上升到學理高度,從中國人的世界觀、方法論出發,把握中國國家自主性的內在張力和“特殊對象的特殊邏輯”,而不是只復制照搬抽象的普遍性和所謂的“西方模式”。也唯有如此,方能真正解決自己的問題、滿足自身發展需要,并在新聞傳播領域內為世界提供中國智慧和方案。
哲學社會科學中的思想、理論和方法是社會歷史條件長期演化發展出的產物,無法擺脫傳統文化的印跡和歷史經驗的延續。習近平總書記在相關講話中明確將“挖掘歷史”作為建構自主知識體系的思路的一部分,自主知識體系建構不能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要對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文明和深厚的文化遺產進行系統性提煉、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從而打造出中國獨特的學科體系、理論體系和話語體系?,F實是歷史的延續,構建回應當代訴求的自主知識體系必然要立足于深厚的歷史傳統經驗與廣博的文化底蘊,發掘我國五千年燦爛文化中沉淀的知識智慧和理性思辨,探尋觀念、思維、邏輯來源的歷史根脈,賡續傳承中國社會中的歷史經驗及文化脈絡,將歷史文化精髓與當代實踐進行創造性的有機融合。
因此,新聞傳播學自主知識體系的構建必須遵循歷史的邏輯?,F代新聞傳播學科的建立雖然深受西方影響,但新聞傳播作為普遍性的人類活動,在中國歷史上同樣有著豐富的知識資源?;谥袊厥獾乃枷胛幕蜕鐣嵺`,國人對新聞傳播規律和價值的體認自有其精神脈絡,這種知識積淀具有天然的自主性,在許多問題上與西方新聞理論與實踐形成鮮明區別?;谛侣剛鞑W自主知識體系建構的文化自覺,決定了新聞傳播學界應該觀照古今,將新聞傳播學知識體系建設奠基在歷史的堅實土壤上。從本土思想史視角探索中國新聞傳播學自主知識體系建構,必然能為其輸送知識資源、提供經驗借鑒、夯實文化底蘊、強化文明標識。
二、中國新聞傳播思想史中的本土知識資源發掘
脫離中國深厚的歷史背景,將難以理解當代的困境,更難以走出通達世界的學術之路。在中國新聞傳播思想史研究中,深入剖析前人對待傳播問題的特殊視角和思索,闡析中國近現代以來具有本土特征的新聞觀念、新聞現象的精神內涵和生成邏輯,探尋中國特色新聞傳播學建設的歷史自覺過程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為中國新聞傳播學自主知識體系建構提供知識積累和思想啟發。建構中國新聞傳播學自主知識體系,主要有四個本土知識來源可資借鑒,即中國古代傳播思想、中國近現代新聞傳播思想、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階段的新聞思想以及 1949 年以來中國學界的新聞傳播學術探索。以熔鑄古今的態度,重點挖掘其中對于中國新聞傳播學知識體系建構具有重要價值的內容和思想因子。
(一)中國古代傳播思想的現代性知識與價值發掘
有學者主張,中國傳統傳播思想可以分為若干主題:個體表達與人際交往,社會互動及其規范——禮與禮治,政治傳播——言路與輿論,以及公共協商——理性、公共性及其價值來源等,分別指向言說與存在、禮制規范與社會交往、言路建設與政治認同、辯論與說服倫理、輿論與共識建構、公共性與公共生活,這些基源問題可以為建構中國自主傳播知識體系框架提供參照。在對中國文化傳統中的傳播活動和傳播觀念進行發掘、整理、研究和揚棄的基礎上,為建構中國的新聞傳播學知識體系提供可接續、轉化的思想資源。這些基于中國文化對傳播現象的獨特理解,淵源深厚、聯結當代,是建構新聞傳播學自主知識體系必須借鑒、吸收的重要養料......(本文為文章截選,完整版請見《教育傳媒研究》2023年第6期,本刊已入中國知網、萬方、維普等相關學術數據庫)
作者李濱系湖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李若蘭系湖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博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