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沛好? 孟建煌
【內容摘要】本文探討了媽祖文學對當代女性主義思想傳播的影響,具體分析了媽祖文學所體現出的當代女性主義思想的傳播內容,主要有母性的頌揚與傳播、女性主體意識的彰顯與傳播,以及傳統性別文化模式的超越與傳播等,并探討了媽祖文學體現出女性主義思想內容的文化淵源。
【關鍵詞】女性主義;媽祖文學;母性;主體意識;性別文化模式
有關媽祖的研究,古今學者一直以來多從文化層面去研究媽祖信仰及頌揚媽祖精神,較少從文學的角度去解讀和研究;而從女性主義的理論視野去探討和分析媽祖文學的研究則更少。“女性主義”源于 18 世紀末西方的法國大革命和啟蒙運動時期的女權運動,是繼人權觀念產生后的一個作為否定男性中心性別觀的新的革命性概念,先后歷經了三次大浪潮:第一次浪潮自 18 世紀末到 20 世紀中期,可以概括為“自由女性主義”,主要是追求女性要與男性一樣,享有在政治、經濟、教育等同等權利;第二次浪潮自 20 世紀60 至 80 年代,可稱為“激進女性主義”,強調女性特征從某種意義上優于男性,應重新評價,并使之變成主導的文化因素;第三次浪潮自 20 世紀 80 年代至今,即“后現代女性主義”或當代女性主義,其肯定兩性的差異及其各自優勢,主張兩性真正平等及和諧發展。有趣的是,發展到當今后現代的西方女性主義與中國古老的周易及儒道釋三家哲學文化遙相呼應,兩者的許多思想文化一脈相承。從當今女性主義視角考察和解讀媽祖文學,發現媽祖文學鮮明地體現出當代女性主義思想內容的傳播,這讓人可以揭開一個千年之謎:為什么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會里,無論男性抑或女性,人們都如此敬重媽祖?同時,媽祖文學所傳播的女性主義核心價值思想,對當今女性的成長、發展及幸福感,對解決當下傳統性別文化發生變化的語境下男性的焦慮與困惑,對促進 21 世紀人類兩性關系的相悅、相融及和諧發展,均具有極其重要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
一﹑媽祖文學體現出當代女性主義思想的傳播
本文所說的“媽祖文學”是指圍繞“媽祖”這一人物主角去抒寫和創作的文學作品,體裁包括詩詞、楹聯、散文、小說(含民間傳說)、劇本(戲劇、電影、電視劇本)等。①媽祖文學的創作歷史悠久,其產生與發展源于媽祖信俗的興起與繁榮。從宋至今,大致分為三大階段:宋代的初發期、從元代到民國時期的蓬勃發展期,以及建國后至今的創新發展期。以西方女性主義視角觀照媽祖文學,這種圍繞“媽祖”這一女性主角去抒寫和創作的文學作品,并非一般意義上的“女性文本”,其塑造的這位古代典范女子的形象,也有異于一般傳統女子的形象,她集周易及儒道釋幾大文化于一身,在她身上高度集中地詮釋和演繹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而這些從媽祖身上所體現出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正預見了西方女性主義在當今所追求的思想價值,無論女性關懷倫理、母性思維的主張,還是人與自然、人的自然性與社會性融合的共生共榮的智慧生態觀,抑或是多元、包容的文化精神,中立文化的語言體系,平等的兩性交往模式以及激發兩性內在潛能理論等,這些女性主義的思想文化在媽祖文學中都蘊含頗多,媽祖文學的發展和繁榮,其實是當代女性主義思想的傳播和繁盛,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母性的頌揚和傳播
在媽祖文學中,首先體現出對母性的頌揚這一當代女性主義思想的傳播。
母性包括自然母性以及自然母性在社會文化中的表現形式,是深植于女性靈魂深處的最自然、最美好的心理情感以及道德情感。在女性主義的思想理論中,母性是一個被高度關注的詞語,從第一次浪潮的“反母親”,到第二次浪潮的反思,到第三次浪潮從歷史、文化、經濟、心理、生理等角度對女性本源的追溯及對母性進行全新的建構。當代女性主義心理學家吉利根指出,“女性的關懷倫理,母性思維、和平和愛是最有價值的倫理。如果我們能夠將女性的形象確立為社會保護者的形象,高揚女性和母性——關愛、養育和道德感,社會將會變得更好......(本文為文章截選,完整版請見《教育傳媒研究》2023年第5期,本刊已入中國知網、萬方、維普等相關學術數據庫)
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媽祖信仰世界傳播史”(項目編號:17BZJ045)和廣東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大灣區文化建設視野下的媽祖文化與女性信仰心理研究”(項目編號:2018GXJK203)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梁沛好系肇慶學院文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孟建煌系莆田學院文化與傳播學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