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國明? 王水寧
【內容摘要】在生成式 AI 浪潮席卷下,平臺型媒體的迭代升級以及對于認知版圖的擴展已經是不可逆轉的趨勢。本文分析了不同發展階段平臺型媒體的不同特性,以及不同發展階段平臺基于自身的功能與價值可供性對于人們社會認知圖式的影響及深化其對于人們認知層次的競爭。認為,生成式 AI 平臺型媒體上的認知競爭不同于以往平臺是對于信息、觀點和態度的競爭,而是關于思維模式和價值準則的爭奪。未來生成式 AI 下的認知競爭的本質是占有并調用人們更多的認知資源,從而結構性地規定著人們行為的邊界。
【關鍵詞】生成式 AI;平臺型媒體;可供性;認知爭奪
一、平臺型媒體:資源整合、功能可供的生態級承載平臺
平臺型媒體 (Platisher) 是由平臺 (Platform) 和出版者 (Publisher) 兩個詞合并而成的全新詞匯。近年來平臺型媒體研究火熱,但目前關于平臺型媒體的概念界定并未統一。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大體形成了三類不同的觀點:第一種觀點以內容為導向,認為平臺型媒體主要負責新聞生產與內容聚合,是兼顧媒體的專業編輯權威性和面向用戶平臺所特有開放性的數字內容實體;第二種觀點從平臺型媒體分類出發,將平臺型媒體分為單一和綜合的平臺型媒體,綜合性平臺型媒體除了提供信息之外還提供綜合性、跨界的媒體服務;第三種從技術視角出發,認為平臺型媒體是越來越具有媒體特性的科技或互聯網公司,雖然對概念的界定并未統一,但是學界普遍認為平臺型媒體以用戶為價值導向,是順應互聯網發展下的產物,將成為媒體轉型融合發展的一個主流模式。我們認為,平臺型媒體有三個特征:資源整合型平臺、功能型平臺、生態型平臺。“良性的”平臺型媒體的操作要點是:“打造一個吸引和掌握著海量流量的開放平臺”,“構建新型的信息節點及節點集群”,并且政府的角色“應從傳播機構的管理者轉變為社會傳播生態的共建者”。平臺型媒體將是未來媒介融合和傳統媒體轉型發展的一個主流模式。
在過去的二十多年中,新聞業在分發和商業模式上經歷了三次明顯的變革階段。在第一階段,新聞機構紛紛嘗試將印刷產品遷移到互聯網上;在第二階段,寬帶和 Web2.0 技術的廣泛應用催生了多媒體出版形式,新聞的互動性大為增強;在當下第三階段中,手機對日常生活的巨大影響力,讓 Facebook、Google、微博、微信等科技公司運營的互聯網平臺迅速搶占了受眾和廣告場,新聞消費開始從大規模向個性化的方向發展,新聞機構不得不重新思考自己的生產流程和組織結構等問題以謀求生存。格里克等人認為,建設平臺型媒體從實踐主體上看,主要有內容出版型媒體(Publisher)建設開放平臺和開放性科技平臺(Platform)提供新聞內容兩條路徑可走,并希望有一個理想的內容出版型媒體和平臺二者相向而行的方案,在充分發揮二者各自優勢的前提下,實現新聞內容生產與互聯網新技術的融合。但現實情況是:一方面,以傳統紙媒為代表的內容出版型媒體因技術壁壘、組織方式、用戶習慣等原因很難自建擁有海量用戶的真正意義上的開放平臺;另一方面,科技平臺公司雖在實際操作中與內容出版型媒體進行了大規模的合作,但不平等的地位讓二者始終貌合神離,甚至漸行漸遠。
在信息超載時代,內容產品的媒體行業所遇到的問題不再是內容信息的不足以及個體信息生產的困難,充分利用每一個信息共享已經成為可能,并形成了一種高效率、分布式、低成本的內容生產模式。而真正的困難是如何做到與用戶需求進行合理、精確的匹配。所以,原始信息傳播的門檻大幅降低,在競爭環境激烈的條件下,以往僅以單一信息流作為主要盈利模式的媒體發展必然會受到嚴峻挑戰。目前,同質化、碎片化、過載的信息對于受眾的吸引力持續減弱,基于平臺內容的深度開發將是平臺型媒體價值創造的重要戰場。按照內容產品的開發程度,可以分為核心產品和衍生產品。在核心產品的開發上,平臺型媒體主要充當的角色是內容素材定制商,根據社會組織和個人對于信息需求的不同,將平臺上的信息資源進行重新組合和加工,形成面向社會與受眾的定制性內容素材包,包括社區生活信息服務、行業信息實時聚合服務等產品形態。這實際上是通過對海量信息的重新秩序化,將真正有價值的信息篩選出來,做到信息資源的精確匹配。這一模式近似于內容聚合型網站對于新聞信息的聚合。平臺內容信息流的豐富程度和精確程度將是核心產品的盈利基點,而衍生產品的開發更為復雜,同時附加價值也更高。平臺型媒體集聚了海量的用戶生產信息,也留有大量的用戶行為數據,這些體量巨大的結構化和非結構化數據為平臺型媒體進行深度產品開發奠定了基礎。可以說,數據收集、管理、挖掘成本上的優勢是平臺型媒體的核心競爭力......(本文為文章截選,完整版請見《教育傳媒研究》2023年第5期,本刊已入中國知網、萬方、維普等相關學術數據庫)
作者喻國明系教育部“長 江 學 者”特聘教授,北京師范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師范大學傳播創新與未來媒體實驗平臺主任,中國新聞史學會傳媒經濟與管理學會專業委員會理事長;王水寧系北京師范大學新聞傳播學院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