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教育新聞直播間》為例
鄭建軍
【內容摘要】本文主要運用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方法,通過縱向對中國教育電視臺《教育新聞直播間》播出的 60 期 節目進行相關案例分析,以期探尋融媒體語境下中國教育新聞主播的話語樣態。
【關鍵詞】教育;新聞;直播間;播音語態
中國教育電視臺《教育新聞直播間》欄目分為 三個時段播出,分別是每天的 12:05、15:10、 17:05,每個新聞時段時長為 10 分鐘。雖然只有 10 分鐘的時長,但是整體新聞內容卻具備了豐富的 多樣性和教育的專業性,不同時段的新聞側重點也 不一樣。如果要分析《教育新聞直播間》的播報語 態,就一定要先分析其欄目本身的定位、職能及內 容分配,只有這樣才能找準欄目本身應該傳達的播 報語態。為了能清晰、準確地了解《教育新聞直播 間》不同時段的報道內容,筆者運用案例分析法和 文獻考證法,以實踐和理論相結合的方法進行了研 究論證。本文選取 2020 年 9 月 19 日至 10 月 8 日播 出的 60 期《教育新聞直播間》節目,通過較為詳細 的案例分析,以期探尋出不同時段《教育新聞直播間》 所具備的特征,從而為該欄目的播報語態給出合理 化的建議。
一、“語態”的來源
雖然在新聞領域,新聞工作者一直在思考電視、 廣播、新媒體等播報的語態,但是針對“語態”一 詞一直沒有明確的定義。時任央視新聞中心主任的 孫玉勝在其著作《十年——從改變電視的語態開始》 中,首次提出了“電視語態”的概念。他提到“敘 述的態度應該是真誠和平和的,敘述的內容應該是 觀眾關心和真實的,敘述的技巧應該是有過程和有 懸念的,敘述的效果應該是具有真實感和吸引力的”。 如果要研究《教育新聞直播間》的語態,筆者認為 需要把幾個關鍵點理解好、詮釋好。第一,中國教育電視臺以教育為本,不管是時政新聞、社會新聞、 文教新聞、科技新聞、經濟新聞、體育新聞,其編 排和報道的出發點都是為了突出其教育的目的,節 目內容體現教育性是首要要求;第二,厘清《教育 新聞直播間》所包含的主要新聞類型,因為不同的 新聞類型所用的播報語態不盡相同,不同時段的新 聞側重不一,其語態應有所區別;第三,直播前, 播音員主持人對自己的播報語態要根據當日當時段 節目做適度調整。
二、《教育新聞直播間》所涉及的主要 新聞類型
《教育新聞直播間》按反映社會生活的內容可 分為:政治新聞、法律新聞、經濟新聞、軍事新聞、 文教新聞、科技新聞、社會新聞等。另外,《教育新 聞直播間》中還有占比較少的體育新聞和科教新聞。
三、《教育新聞直播間》的各新聞類型 及所占比例
這些年文教新聞和科技新聞往往融合為一種新 聞類型,這從各個臺所開設的科教頻道上可以得到 證明。在此,筆者把文教新聞和科技新聞合為一種 新聞類型進行統計。從表 1、表 2 中可以看出:
(一)9 月 19 日到 10 月 8 日 12:05 時段共播 出 80 條新聞,其中,文教新聞 23 條,時政新聞 13 條,社會新聞 33 條,經濟新聞 10 條,科技新聞 1 條。 文教新聞和科技新聞共占比 30%,此時段社會新聞 占比 41.25%,可見 12:05 時段的新聞以社會新聞占據最重要比重。
( 二 )9 月 19 日 到 10 月 8 日 15:10 時 段 播 放 的 新 聞 共 155 條, 其 中, 文 教 新 聞 93 條, 占 比 60%,科技新聞共 6 條,占比 3.87%,兩者共占比 63.87%,占據絕大多數比例。本時段時政新聞 19 條, 占比 12.26%;社會新聞 23 條,占比 14.84%;經濟新 聞 15 條,占比 9.68%;體育新聞 1 條,占比 0.65%。 可見這個時段主要以占比 63.87% 的文教新聞為主。
(三)9 月 19 日到 10 月 8 日 17:05 時段新聞 共 156 條,其中文教新聞 62 條,占比 39.74%;時政新聞 15 條,占比 9.61%;社會新聞 49 條,占比 31.41%;經濟新聞共 12 條,占比約 7.69%;科技新 聞 13 條,占比 8.33%; 體育新聞 5 條,占比 3.21%。 本時段文教新聞和科技新聞加在一起是 48.07%。文 教新聞占據最大比例,但是排在第二位的社會新聞 占比也達到了 31.41%。可見這個時段的文教新聞和 社會新聞是其報道的重點......
(本文為文章截選,完整版請見《教育傳媒研究》2023年第4期,本刊已入中國知網、萬方、維普等相關學術數據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