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重慶市南湖社區為例
周瑩? 蔡敏? 錢圩
【內容摘要】隨著社會發展進入新階段,信息化與城市化不斷深入推進,城市居民對社區治理與服務提出了更高的要 求。為更好地溝通居民、服務社區,新興的社區媒體應運而生,潛移默化地改變著當代社區治理模式。如何構建更便 捷宜居的城市社區,建設影響力大、使用率高、居民信任的城市社區媒體,本文結合重慶市南湖社區的具體案例,探 討其發展歷程與困境,結合媒介融合的大背景,提出發展建議。
【關鍵詞】媒介融合;社區媒體;社區
隨著我國傳媒產業的轉型升級,媒介融合成為 主流趨勢,在這樣的背景下,新興媒體影響著社 區管理的思維模式,也改變著社區居民獲取信息、 參與社區治理的方式。社區媒體的興起和發展對 于公共領域的建構,提升城市居民的歸屬感和幸 福指數,推動社區的治理與發展都有著非常重要 的作用。本文以重慶市南湖社區為例分析社區媒 體的發展。
一、重慶社區媒體發展概況
(一)社區及社區媒體的概念
德國社會學家斐迪南·滕尼斯最早提出了“社區” 的概念,他將社區定義為群體中因為親族血緣關系 而結成的社會聯合。雖然其含義多年來不斷變化, 但核心內容依然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圍內的人們 所組成的,具有內在的互動關系和穩定的社會聯系 的社會生活共同體。隨著互聯網的發展,人們擺脫 了真實物理空間的限制,社區的概念又包含因共同 的情感羈絆而在網絡上形成的論壇、貼吧等具有強 烈歸屬感的群體。
學者張杜林將社區媒體定義為“所有對社區居 民提供信息傳播平臺的總稱,是為某一地理社區或 具有同一特征愛好的社區群體發布、交流信息的平 臺”。通過信息傳遞、提供服務、籌辦活動、精神 熏陶等多種方式,社區媒體不僅使社區內的居民感 受到充分的歸屬感與凝聚力,也促進了社區與居民 的雙向互動。
(二)重慶社區媒體概況
作為西南地區唯一直轄市的重慶,截至 2022 年常住人口達 3212.43 萬人,在其 8.24 萬平方千米的 土地上共有 38 個區縣(自治縣),其中包含 204 個 街道和 611 個鄉鎮。據中國社區網的數據統計,重 慶市內注冊并使用社區網站發布消息的社區數量為 392 個。
目前認可度最高的重慶首份社區報是發行于 2013 年 8 月的《華宇社區報》。該報由重慶華宇物 業和《重慶晨報》共同打造,主要是面向重慶主城 華宇物業旗下 35 萬業主發行。與我國第一份社區 報——吉林長春 2004 年 3 月發行的《巷報》相比, 這份報紙的出現晚了整整 9 年,并且并沒有擺脫商 業報和都市報的內核,且辦報不到一年即停刊。
2011 年被稱為微信元年,從這一年起傳媒生態 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以微博、微信為代表的自 媒體開創了一種全新的傳播模式。在探索傳統社區 媒體發展路徑的過程中,重慶涌現出一大批新興社 區媒體,如微博“東山坪社區”、微信公眾號“萬 湖社區”等。社區微博發揮了建立社區形象的作用, 社區微信群拉近了居民間的社交距離,社區微信公 眾號發布原創內容并轉載社區報的信息。
到 2017 年,重慶首次出現融合性社區媒體,包 含社區網站、社區微博和社區微信公眾號。在微博 首頁以“重慶社區”為關鍵詞進行搜索,通過條件 篩選找到 426 個進行了機構認證的社區微博;在微 信功能中以關鍵詞為線索的基礎數據工具“微信指 數”中發現,以“重慶社區”為關鍵詞進行搜索的 數據指數日環比增長 53.49%。對重慶市江北區渝能 明日城市生活社區進行了實地調研,發現超過 50 人 規模的微信群不低于 20 個,總量可觀。
二、重慶南湖社區媒體的發展歷程及困境
(一)南湖社區概況及其代表性
南湖社區是重慶市南岸區下轄社區,成立于 2001 年 12 月,轄區面積約 1 平方公里。作為建立 在城市中心地帶,流動人口和老年居民比例達 50% 以上的老散舊社區,南湖社區先后榮獲“全國先進 基層黨組織”“全國和諧社區建設示范社區”“重 慶市社區建設示范社區”等多個榮譽稱號......
(本文為文章截選,完整版請見《教育傳媒研究》2023年第4期,本刊已入中國知網、萬方、維普等相關學術數據庫)
本文系 2018 年度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新時代國家傳播視閾下中國發展報道的范式轉換與重構研究”(項目編號:18BXW036)、 2020 年度重慶市社科規劃項目“媒介融合視域下重慶社區媒體發展研究”(項目編號:2020YBCB120)的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