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學敏? 張彩紅
【內容摘要】在高速發展的互聯網時代,具有“擺爛”意味的表情包、圖片、文字大量涌現于大學生的網絡交往中, “擺爛”話語作為“喪文化”的最新表現形式,逐漸從網絡語境延伸至現實生活,影響高校大學生凝聚奮斗意識、勞 動意識和擔當意識。本文分析了這一現狀,并就政府、學校和學生如何采取有效對策,形成合力消解“喪文化”對大 學生的消極影響,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文化價值觀,堅定信仰等方面進行了探究。
【關鍵詞】“喪文化”;“擺爛”;新媒體;影響;對策
在后疫情時代,不確定性等壓力源的增加,部 分青年出現迷茫、無奈等情緒,在網絡空間中輸出 具有“擺爛”意味的文字、圖片、表情包等,抒發 自己的負面情緒,以此達到自我放松的效果。對“擺 爛”話語進行深入分析發現,其不過是“喪文化 ” 的最新表現形式。①幾年來,“喪文化 ”的內涵在不 斷擴大豐富,從“葛優躺”“佛系”到“反內卷”“躺 平”再到現在的“擺爛”。這些話語的流行和使用, 雖然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當代青年的焦慮心理,但 隨著時間的發展,“擺爛”等負面情緒愈演愈烈, 逐漸從網絡語境延伸到現實生活中,其終究與主流 意識形態背道而馳,長久流行會對青年大學生價值 觀產生消極影響,為思想政治教育和主流文化建設 帶來了新的挑戰。
一、以“擺爛”為話語符號的“喪文化” 新潮
(一)以“擺爛”為話語符號的“喪文化”流行
“喪文化”的流行不是偶然的,其與中國當前 的社會現狀密切相關。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經濟逐 漸恢復,改革開放之后我國經濟飛速發展,進入新時 代以來我國經濟進入穩步增長階段。隨著經濟的發 展我國的主要矛盾已經發生變化,人民對美好生活 的需要更加強烈,社會競爭逐漸加劇。作為即將進入 社會的大學生群體,學業、工作、住房等問題無形中 帶給他們很大壓力,他們對未來十分迷茫。部分大學 生無法適應社會的變化,找不到自己的價值和自我存在感,迫切需要一個情緒發泄口,致使“喪文化”得 以流行。加之互聯網技術的進步、自媒體的廣泛應用, 使“喪文化”迅速傳播。縱觀“喪文化”的代表話語, 其代表的負面情緒對青年的影響越來越深。最開始的 “佛系”“葛優躺”更多是指在難以改變的事態面前, 選擇從容接受、自我安慰,有追求“云淡風輕”之意; 而后出現的“躺平”則比“佛系”更“喪”,指青 年人放棄努力,拒絕奮斗和“內卷”,有“得過且過” 之意;而“擺爛”則更加嚴重,指面對自己必須要做 但有些許困難的事情直接放棄解決,任其自由發展, 頗有“破罐破摔”之意。從這些代表話語可以發現, “喪文化”的消極程度逐漸加深,且從網絡語境逐 漸滲透到現實語境中,從心態層面發展到行為層面, 對青年大學生的影響越來越深,越來越惡劣。
作為“喪文化”的新變種“擺爛”一詞,最初 起源于籃球聯賽,指為了獲得下次比賽的優先選人 權,戰績較差的隊伍會徹底放棄拼搏,使自己的成 績墊底。這本是球隊利用規則的行為,但漸漸由球 迷引入到游戲領域,被游戲主播們頻繁使用,使該 詞使用范圍進一步擴大,漸漸從游戲領域滲透到大 學生的日常生活中,成為“喪文化”的最新代表話語。 新冠疫情的爆發,使不確定性的壓力源增加,必要 的隔離措施讓大學生群體少了很多娛樂生活,他們 不能像過去一樣到處旅游,少了很多釋放壓力的渠 道。大學生的負面情緒不能及時紓解,而“擺爛” 恰好符合了青年大學生群體的心態,為其提供了一個情緒釋放的輸出口。青年大學生通過“擺爛”緩 解自身的壓力,短暫休整后重新積蓄力量,直面生活、 學習上的挑戰,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青年人自我紓解 情緒。但是,如今“擺爛”已經不是小范圍的流行, 越來越多的青年人無意識的受到“喪文化”的侵蝕, 并且“擺爛”不僅在網絡語境中活躍,而是延伸至 現實生活中,影響青年大學生處事態度及處事方法。 長時間的“擺爛”會讓青年人喪失奮斗意識,放棄 努力甚至放棄自己,這種心態十分危險。青年是祖 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大學 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強調了青年人奮斗的重要性, 他指出:“廣大青年要培養奮斗精神,做到理想堅定, 信念執著,不怕困難,勇于開拓,頑強拼搏,永不 氣餒。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奮斗本身就是一種幸 福。”我們民族需要的是敢于吃苦、敢于奮斗、敢 于擔當的社會主義接班人,而“躺平”“擺爛”等“喪 文化”則引導青年放棄理想、貪圖享樂、停止奮斗, 這些都與我國主流價值觀背道而馳,應該引起重視......
(本文為文章截選,完整版請見《教育傳媒研究》2023年第4期,本刊已入中國知網、萬方、維普等相關學術數據庫)
本文系西安石油大學研究生創新與實踐能力培養計劃資助項目“疫情常態化防控下大學生突破‘擺爛’思維路徑探析——以陜西 省部分高校為例”(項目編號:YCS22241002)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