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莉? 李曉宇
【內容摘要】隨著傳媒技術的迭代與傳媒業態的轉換,“傳媒創新”與“傳媒創業”日益成為傳媒業發展的關鍵詞, 也對創新創業型的傳媒人才培養提出了新要求。本研究通過對“第八屆中國大學生公共關系策劃創業大賽”參賽學生 的問卷調研,探索學生在參加傳媒創新創業大賽中獲得的創新績效和能力提升的影響因素。
【關鍵詞】傳媒創新創業;創新績效;能力提升;公共關系
近年來,以人工智能、算法推薦等為代表的傳 媒技術迭代為傳媒業態帶來了日新月異的變化,媒 介融合也在不斷深入發展,“傳媒創新”與“傳媒 創業”逐漸成為傳媒業發展的關鍵詞,也對創新創 業型的傳媒人才提出了更迫切的需求。
“傳媒創新”與“傳媒創業”的理論視角被引 入國內外傳媒業研究已久,二者的內涵具有相通之 處又各具側重。“傳媒創新”通常強調傳媒從業者 或機構應運用先進傳播技術改革內容生產邏輯,提 升內容質量,拓展盈利模式和經營管理;“傳媒創業” 則更加強調商業模式、流程重塑和產品開發等層面 的顛覆性創新。而學科建設與人才培養向來與時代 語境密不可分,媒介技術變革對傳媒教育的挑戰波 及全球,傳媒創新創業的興起促使著國內外高校不 斷推進對創新創業型傳媒人才的培養。
目前,國內外高校在創新創業型傳媒人才培 養方面較為注重教學與實務的接軌,注重將業界實 踐引入課堂教學。不少院校開設提升實踐或創新技 能的特別課程,例如,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 校開設的“傳媒中的創業”(Entrepreneurialism in Communication)課程 , 華中科技大學新聞與信息傳 播學院設置了創新意識與能力培養系列實踐課程。 還有院校不斷拓寬外部合作,與業界機構、企業合 作建立創新創業教育中心,例如,美國哥倫比亞大 學成立新媒體創新研究中心、美國佛羅里達大學設 立了創新新聞中心等。
除此之外,創新創業大賽作為多種教育資源的 聚合平臺也日益成為主流的創新創業教育形式。早 在 2017 年全球化智庫發布的《中國高校學生創新創 業調查報告》中便有數據顯示,“創業大賽等創業 模擬活動”被評為位列前三的最受學生歡迎的創新創業教育形式。近年來,此類大賽在傳媒創新創業 教育中的地位更加凸顯,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將 創新訓練環節納入學分制管理,在制度層面鼓勵學 生參加學科競賽、創業大賽等活動,清華大學新聞 與傳播學院則設立“課賽結合”教學模式,將大賽 引入課堂。
目前,關于傳媒創新創業大賽的研究主要集 中在質化研究方面,如圍繞“全國大學生管理決策 模擬大賽”“社科獎全國市場營銷大賽”“全國大 學生廣告藝術大賽”等比賽,由表及里地對大賽的 發展現狀、現存問題以及對創新創業教育的重要作 用進行深入分析,提出建議。而傳媒創新創 業大賽究竟對學生的能力培養具有怎樣的效果與路 徑,仍缺乏實證研究的支持。本研究試圖在這方面 作出一定的理論貢獻,以“第八屆中國大學生公共 關系策劃創業大賽”為研究對象,探究傳媒創新創 業大賽對培養學生創新績效和能力提升的效果和影 響因素。
一、理論基礎和研究假設
(一)創新創業大賽中的創新績效與能力提升
學者們對“創新績效”概念的界定有狹義與廣 義之分。狹義的創新績效從績效本身的定義出發, 指出績效是一個組織或個人在一定時期內的投入產 出狀況,強調的是產出、決策和成果。大學生團 隊創新績效指具備創新能力的大學生團隊通過運用 新知識、新技能將自己的新想法付諸實踐,從而產 生的創新性成果。具體到競賽中的創新績效,田劍 和王 麗偉認為競賽組織者對參賽者提交作品的質量 評價可以視為競賽中參賽者的創新績效。王亞娜認 為學科競賽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的創新績效可以通過參賽作品的質量反映,因此大 賽的評分便是對學生創新績效的綜合評估。
廣義的創新績效強調創新的過程,強調凝聚力、 順從性、影響力等。例如,劉慧琴和張德認為創新 能力和創新行為都是創新績效的體現,Coskun 認 為團隊創新績效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即團隊的產 出、團隊對個體的影響、團隊工作能力的提高。創 新創業教育是以培養具有創業基本素質和開創型個 性的人才、培育在校學生的創業意識、創新精神、 創新創業能力為目標的教育。創新創業大賽所授予 的成績與獎項,最終還是應當作用于對學生能力與 精神的培養上。因此,在參賽作品的評分、獲獎等 級這些客觀指標外,學生在參賽過程中獲得了怎樣 的能力提升也成為衡量創新創業大賽教育效果的重 要指標......(本文為文章截選,完整版請見《教育傳媒研究》2023年第3期,本刊已入中國知網、萬方、維普等相關學術數據庫)
(作者張莉系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李曉宇系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