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約·相通
——大學生推普志愿服務活動
“鄉約·相通——大學生推普志愿服務活動”由江蘇師范大學于2018年開始組織實施。活動聚焦大面積連片民族地區,以大學生志愿者為主體,面向青壯年農牧民、學前兒童等群體推廣普通話。
活動將學術研究與實踐服務相結合,為提升青壯年農牧民等群體的語言能力持續發力。四年來,主辦方共組織大學生志愿者近1000人次深入原三區三州19個國家級貧困縣143個貧困村開展推普服務,入戶調研6000余名群眾。志愿者借助自編教材《最簡實用普通話100句》,累計開展7000多個課時的普通話教學,幫助1000余人掌握外出務工所需要的基本普通話,助力貧困青壯年群眾通過外出務工擺脫貧困。


活動掠影
一、分類施策,精準推普
脫貧攻堅時間緊、任務重,貧困群體普通話語言能力又各不相同,為此,志愿者團隊分類施策,依據時間緊迫性和普通話語言能力相關性,對貧困地區的貧困群體進行分類,并重點針對前四類人群開展推普攻堅工作,確保其到2020年具備普通話基本交流能力并順利脫貧。

貧困民族地區貧困群眾分類表
(依據實踐緊迫性和普通話語言能力相關性)
二、創編“最簡”教材
團隊基于外出務工最基本場景,編寫國家通用語言與民族語言對照版《最簡實用普通話100句》教材。該教材內容簡單、實用,助力學習者短期內學會普通話基本用語。

自編教材《少數民族語言對照版最簡實用普通話100句》

志愿者為彝族群眾贈送推普教材
三、創新教法,設計評估方案
團隊設計了新型快速雙語教學方法,極大提高了不懂漢語的少數民族同胞學習普通話的興趣與效率;制定了驗收方案,對學習者的普通話成果進行驗收。

自主創設的“推普脫貧攻堅”快速教學方法

志愿者開展推普教學活動
四、大學生廣泛參與,服務推普
四年來,團隊組織全國各地100余所高校的上千名大學生志愿者,深入19個國家級貧困縣的143個深度貧困村,對近4000名不懂普通話的少數民族青壯年進行培訓,使其具備使用普通話基本用語外出工作的能力。

深入19個國際貧困縣143個深度貧困村開展“推普脫貧攻堅”服務實踐
活動獲得廣泛的社會關注,被《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以及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新聞聯播》《朝聞天下》等節目報道;獲共青團中央等部門舉辦的第五屆中國青年志愿服務項目大賽金獎,共青團中央、教育部等部門舉辦的第十七屆全國大學生“挑戰杯”紅色專項活動全國特等獎,第十六屆全國大學生“挑戰杯”全國二等獎。

志愿者在云南怒江州福貢縣達友村開展調研



《新聞聯播》及各地方電視臺報道相關活動
選送單位:江蘇省教育廳、語委
實施單位:國家語言文字推廣基地(江蘇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