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26日起每周日22:12,影視教育節目《放影廳》將在中國教育電視臺一頻道播出。節目通過放映員對經典主旋律影片的講述,在建黨100周年之際,回顧為國奉獻的真實黨員形象,感悟紅色精神。
一、重溫經典電影,感悟紅色精神
中國電影歷經百余年的滄桑歷史,伴隨著民族命運的起伏變遷,記錄了百年以來的崢嶸歲月與風云變幻,體現了中國人民不屈不撓、堅忍不拔的精神風貌。
經典電影以歲月滌蕩的面孔和歷史的沉思,記錄時空精髓。與現代電影相比,它們雖然在影像技術和放映條件上顯得有些粗糙,但是幾十年過去,仍備受一代代觀眾喜愛。
從《地道戰》《地雷戰》里革命軍民的機智勇敢,到《上甘嶺》《董存瑞》中戰斗英雄的犧牲奉獻,從《柳堡的故事》《五朵金花》《廬山戀》里美麗質樸的愛情故事,到《今天我休息》《喜盈門》《人到中年》中對現實生活的真情書寫,無不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擁有深刻的內涵和現實意義,正是這些經典電影歷久不衰的法寶。老電影的魅力不僅體現在精神價值上,還體現在藝術價值上。不少老電影是千錘百煉,厚積薄發,正因為如此,它們才可能吸引不同年齡段的觀眾,具有永恒的魅力。
《放影廳》節目在建黨百年之際,以經典電影為依托,將精選思政教育類主旋律影片和紅色故事相結合,以影視的生動形式彰顯不同年代共產黨人的風采,發揮影視對思政教育的助力作用。
二、講述黨員故事,收獲榜樣力量
影視劇中的共產黨人形象,隨著共和國的成長而不斷豐滿成熟,是中華民族精神的展現,是中國人民的驕傲。節目通過講述人對影片的導覽介紹,深入了解熒幕形象背后真實的黨員故事,感悟共產黨人披肝瀝膽、百死不悔的精神內涵。
1950年上映的《平原游擊隊》塑造的李向陽這一具有傳奇色彩的英雄形象,取材于抗日英雄——郭興、包森。1955年的電影《董存瑞》則是根據戰斗英雄董存瑞真實事跡創作改編的人物傳記片。電影《狼牙山五壯士》講述了抗日戰爭時期五位八路軍戰士——馬寶玉、葛振林、宋學義、胡德林、胡福才,為掩護黨政機關、部隊和群眾轉移,和日軍作戰到彈盡糧絕后跳下山崖壯烈犧牲的故事。電影《聶耳》則講述了愛國青年聶耳從云南來到上海,接受進步思想,投身群眾運動,逐步成長為人民音樂家的故事。《烈火中永生》如浮雕般地推出了英雄群像:江姐、許云峰、華子良……為偉大而不屈的共產黨人譜寫了一曲正氣歌。其真實原型:江竹筠、許曉軒、韓子棟等英雄更是影響了幾代中國人。
《地雷戰》中的原型人物于化虎、趙守福;《雞毛信》中海娃的原型人物秦玉根;《白衣戰士》中莊毅的原型人物李蘭丁;《戰火中的青春》中高山的原型人物郭俊卿……銀幕上的黨員形象是時代的標志,是每一代人心中的偶像。電影傳誦著他們的故事,千古流芳。
節目通過講述人對影片的導覽和相關歷史背景的解讀,深入了解熒幕形象背后真實的黨員故事,感悟共產黨人披肝瀝膽、百死不悔的精神內涵。
三、嘉賓傾情開講,把握故事溫度
那些屹立于大銀幕上的黨員形象,是心靈的工程師和開拓者,不飾風華、淳樸自然,卻能凈化靈魂;他們亦如同注射器,把影片承載的少年英雄夢、把那些正能量推入觀者的血脈之中。
《上甘嶺》《地道戰》《青春之駿》三部影片作為特別節目,分別邀請到:故事親歷者、英雄后人以及相關歷史專家,通過對談的方式讓電影中的英雄形象鮮活靈動,充滿故事溫度。
電影《青春之駿》為今年推出的主旋律題材電影,講述馬駿烈士生平事跡,詮釋共產黨人愛國情懷。節目邀請到了電影導演和馬駿烈士的孫女馬麗穎來到影廳現場,共同回憶電影拍攝中的故事,挖掘馬駿烈士的真實形象,感人至深。電影《上甘嶺》講述了上甘嶺戰役中,志愿軍某部八連,在連長張忠發的率領下堅守陣地,與敵人浴血奮戰,最終取得勝利的故事。為了講述電影背后的真實故事,節目特別邀請到了抗美援朝戰爭英雄張計發的女兒張愛民,分享她從父親口中聽到的“上甘嶺”。同時,當期節目還邀請到了中國人民解放軍戰斗英雄,如今已年逾九旬的老人王銀虎,帶領觀眾在與那些革命先驅和那段歷史歲月深情對望中,獲得對歷史的沉思和現實的啟示,汲取強大的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