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精彩觀點分享
專家觀點一
親子關系的好壞決定教育成敗,不健康的親子關系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1、溺愛等于把孩子推向錯誤的深淵
家長過度溺愛孩子容易導致孩子失去自制力、沒有是非標準、沒有節制、以自我為中心。
2、專橫的父母容易造就冷漠的孩子
家長專制,不論是非不問緣由的打壓孩子,破壞孩子的自主性,容易導致孩子叛逆,甚至出現過激行為。
3、父母的忽視容易造成孩子的情感缺失
家長忽視孩子,不管不問,對孩子的感受充耳不聞、視而不見,容易造成孩子的情感缺失。
專家觀點二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最好的親子關系模式是權威民主型,對孩子既關心尊重,又嚴格要求孩子,給孩子樹立規則意識,讓孩子對父母建立信任感和認同感,對于父母的建議和要求能夠認同。但孩子對父母信任感和認同感的建立既需要父母對孩子的嚴格要求,規則清晰,也需要父母自己的以身作則,給孩子做示范和榜樣。
專家觀點三
為什么今天的孩子難教育?
1、獨生子女教育問題
在多子女時代,孩子成長的許多問題往往不需要父母出面,而是在兄弟姐妹之間就解決了。而在獨生子女家庭,孩子的成長環境和地位發生了根本變化。孩子失去了成長的伙伴、效仿的對象、競爭的對手。
2、信息時代的信息不對稱
在信息時代,電視、網絡等媒體高度發達,父母的經驗已經不再是孩子知識的主要來源。和接受新事物較慢的成年人相比,天性好奇的孩子在許多方面掌握了比父母更多的信息。
3、性發育提前
現在的孩子普遍性發育提前1-2年。
4、學習壓力的上升
為了達到父母的期望,孩子們不得不過早地背負起沉重的學習負擔。在這樣的高壓環境下,父母和孩子之間的矛盾不可避免地激化了。
5、代溝下移
由于學業競爭等壓力在加大和下移,家長和孩子在思想觀念上存在的沖突和矛盾從大學下移到中學甚至小學。
專家觀點四
給孩子支配自由時間的權利。
一些父母總怕孩子的時間空下來,當孩子寫完作業以后,馬上給他安排了畫畫、外語、鋼琴。孩子沒有自己可支配的時間,只好采取拖延和磨蹭等辦法,以爭取可玩的時間。這樣做的結果,使孩子沒有了自己的意志和想法,在父母的緊張安排下失去了自我,以至于越來越懶散、麻木和消極。父母給孩子自由支配的時間,可以給孩子帶來童年的快樂,同時還能激發孩子的積極主動性,培養孩子濃厚的興趣,讓孩子學會思考,學會生活,提高適應、合作與協調能力。
專家觀點五
別讓失敗的婚姻傷害孩子。
1、別給孩子播下仇恨的種子
父母相互怨恨、咒罵,限制孩子與對方見面來往,會在孩子心中播下了仇恨的種子,使孩子對愛情不信任,對婚姻產生恐懼感,進而對整個人生懷有疑慮和危機感。離婚后,父母雙方應建立和善、諒解的關系,共同愛護孩子,讓孩子在父母離異的恐懼中逐漸走向平靜。
2、為孩子打造平衡生活
離婚是個人的權利,離婚并不丟人,單親家庭的孩子也是正常孩子,關鍵在于確立現代的觀念,給孩子以良好的教育,認可父母雖然離婚了,但對于孩子來說,父親還是父親,母親還是母親。
3、給孩子重建父母的功能
父母離婚后,不宜讓孩子生活在單一性別的環境里。建議撫養孩子的一方,必要時可采取選擇代理角色的做法,如在孩子的生活中選擇異性長輩給予關愛和指導,或在孩子進行體育活動時為其選擇異性教練,使孩子生活在雙性別的環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