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記憶·黨史中的校史
開欄的話
中國共產黨成立百年,一所所學校在櫛風沐雨中與黨共同成長。學校發展的歷史,是中國共產黨百年發展之路的剪影。校史中的英雄事跡、珍貴的歷史物件、鮮活的黨員故事、與時俱進的黨史教育課程等,都鐫刻著中國共產黨百年歷史足跡。今天起,中國教育報推出“紅色記憶·黨史中的校史”專欄,從校史故事出發回顧百年風雨兼程,追憶百年崢嶸歲月。
北京市東城區五四大街29號,這里是北大紅樓,曾是國立北京大學文科、校部及圖書館的所在地,也是我們今天回望中國共產黨史的光輝起點。
這抹紅,點亮了中國的顏色,照亮了民族的希望。
一層東南角,119號房間已經復原,這是昔日北大圖書館主任李大釗的辦公室。桌上,一本復制的1919年臺歷,停留在5月4日。時光流回百余年前,李大釗在這里寫下《庶民的勝利》《我的馬克思主義觀》等重要文章,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進入比較系統的傳播階段拉開序幕。
巍巍上庠,國運所系。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1916年12月,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學校長,對北大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眾多革新人物和學術大師云集北大。李大釗、陳獨秀、胡適、錢玄同、劉半農等北大教師,高舉“民主”“科學”旗幟,在中國社會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
在救亡圖存的道路上,北京大學見證著也創造著一個個“第一”。
從1918年起,李大釗陸續在北大開設了“唯物史觀”“社會主義與社會運動”“現代政治”等課程,開中國大學講授馬克思主義學說之先河。
1919年5月4日,轟轟烈烈的五四運動爆發。五四運動的發起人是北大學生,宣言的起草人是北大學生,游行隊伍的總指揮是北大學生,走在隊伍最前面的先鋒和主力軍也是北大學生?!皭蹏?、進步、民主、科學”的五四精神,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在思想上和干部上做了準備。
1918年8月至1919年3月,青年毛澤東在北大紅樓圖書館工作。就是在那段時間,他如饑似渴地汲取各種新文化、新思想,選擇了馬克思主義道路。
馬克思主義是“中國的救星”。追尋真理的熱血在北大激蕩。
1920年3月,北京大學馬克思學說研究會在李大釗指導下,由19位北大進步學生秘密發起成立,成為中國最早學習、研究和宣傳馬克思主義的社團。
1920年10月,在北大紅樓李大釗辦公室,李大釗、張申府、張國燾三人秘密成立北京共產主義小組。次月,小組舉行會議,決定命名為中國共產黨北京支部,李大釗被推選為書記。這是中國北方的第一個中共支部,有力推動了馬克思主義在北方的傳播,為1921年中共一大建立全國統一的共產黨組織準備了條件。
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開。中國革命由此掀開了新的一頁。
北京大學于中國共產黨創建的貢獻,更在崢嶸歲月中為新求實。
一代又一代北大人不忘“燎原之火”的初心,勇擔重任。他們中有“兩彈元勛”鄧稼先、錢三強,青蒿素發現者、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共和國勛章”獲得者屠呦呦……他們帶著北大的赤色,將青春融進祖國的山河。
如今,黨史學習教育融入北大辦學方方面面。黨史學習教育與立德樹人相統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思政實踐課”等課程,帶領青年學子學黨史、強信念、跟黨走;黨史學習教育與理論研究創新相統一,馬克思主義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等院系和研究機構,充分利用學校黨史、校史,深刻揭示北京大學在黨史、國家建設發展中的獨特貢獻;黨史學習教育與學校管理服務提質增效相統一,不斷提升學校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
在北京大學官網上,“慶祝建黨百年暨黨史學習教育專題”以紅色為底,引人注目?!鞍l展成就”“理論學習”“先進典型”等板塊,訴說著北大與中國共產黨永不褪色的記憶。
89歲的中科院院士、北京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教授楊芙清,依然清晰地記得1949年4月23日的夜晚,“外邊的腳步聲響了一夜”。第二天,天特別藍,她“像鳥兒飛出籠子一樣飛向外面”歡迎解放軍?!督夥艆^的天是明朗的天》至今都是她的手機鈴聲。
“我在1952年就被批準入黨了,當時正好18歲。”“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我們的家庭?!薄延夤畔?、年至耄耋的北大老院士們用一生詮釋信仰。
而這代北大青年學子,沐浴在紅色校史中,赤子之心熊熊燃燒——
“從紅樓到紅船,歷史車輪滾滾向前。百年風雨兼程,百年崢嶸歲月,沒有共產黨,就沒有如今祖國的繁榮昌盛?!背鞘信c環境學院2019級博士生龍嘉騫在網頁上留言。
風卷紅旗,一片丹心。北京大學見證著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昂首走向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作者:本報記者 林煥新
《中國教育報》2021年04月07日第1版 版名: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