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個教師節,習近平總書記寄語全國廣大教師和教育工作者,希望大家不忘立德樹人初心,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作為改變中國鄉村教育的一項政策,“特崗計劃”自2006年開始實施以來,近百萬特崗教師前赴后繼,在自己最好的青春年華里,選擇了鄉村教育事業,改變著鄉村孩子們的未來。這些被稱作鄉村教育“換血的一代”的特崗教師們,也收獲了別樣的人生。
教育部教師工作司從全國特崗教師中選出優秀代表組成“2020年優秀特崗教師事跡報告團”。9月12日、13日晚19:30,中國教育電視臺邀請10位優秀特崗教師走進《特崗教師報告廳》節目,與大家分享從教故事和感人經歷。“學習強國”學習平臺將同步播出。敬請關注!
“2020年優秀特崗教師事跡報告團”人物簡介

劉滿婷,女,漢族,中共黨員,1987年9月出生,現任教于安徽省霍邱縣馬店鎮芙蓉小學,2012年參加特崗,回到母校芙蓉小學任教。她以校為家,致力于為全校師生提供良好的教學和學習環境,讓農村孩子也享受到優質的教育資源。為學校打井,改變了學校長期以來不通水的狀況。為了留住新老師,她新建洗澡間,克服學校現有困難,在生活上給予老師們無微不至的照顧。在專業成長上,她鼓勵新老師大膽嘗試,積極參加各級各類教學比賽。她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舉辦了學校第一屆文藝匯演、校園運動會、廣播體操等活動,充實了農村孩子們的課余生活。工作中,她以身作則,老師們以她為榜樣,敬業奉獻。她剛到學校時,學校僅有28人,因地處偏僻,教師匱乏,學校瀕臨撤并。在她的帶領下,目前芙蓉小學人數已接近200人,學校綜合實力在全縣村小中也名列前茅,得到社會充分認可,她也從一名普通特崗教師成長為縣級“優秀校長”。

江真,男,漢族,1993年1月出生,本科學歷,入黨積極分子,2016年特崗教師,現任江西省上饒市弋陽縣港口鎮上坊村上坊小學校長。先后在市級課件評比、課例評比中獲獎。作為一名革命老區的鄉村教師,在教書育人過程中,他注重革命精神和紅色文化的傳承。他積極推進學校特色石頭畫課程,讓孩子們結合鄉村生活進行繪畫,在創作中發現家鄉的美麗,感受祖國的繁榮富強。他用自己的力量努力使家鄉孩子們成為“可愛的學生”,也努力使自己成為“最可愛的老師”。

楊承,男,回族,1987年10月出生,中共黨員,2009年遠離家鄉甘肅天水,成為河南省首批農村特崗教師,現任教于河南省濮陽縣徐鎮鎮昆吾社區小學。2014年被評為“河南省先進工作者”,2016年被評為“河南省最美教師”,2018年入選“全國優秀鄉村青年教師培養獎勵計劃”,2019年被評為“全國優秀教師”。作為家中獨子的他,遠離繁華都市,成為特崗教師,扎根黃河灘區。一人包班承擔語數外等課程教學,為只有五位教師且老齡化嚴重的河南省濮陽縣徐鎮鎮六市小學注入新鮮血液。幾年來,與孩子們、家長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這份魚水深情,激勵他克服許多難以想象的困難,并堅定理想信念,不拋棄、不放棄。隨著黃河灘區移民搬遷計劃的實施,帶著孩子們先后來到三所學校,和孩子們一次次見證了學校的發展,農村教育的發展。個人事跡先后被光明日報、中國教育報、河南衛視等媒體報道。

吳艷鋒,男,漢族,37歲,中共黨員,一級教師,2007年參加特崗,現任恩施市新塘鄉雙河初級中學校長。他積極投身教科研活動和新課程改革,并按照低成本的理念積極推進學校課程建設和美育教育,獲得優質課比賽等40多項教學比武成果和“全國模范教師”“湖北十佳師德標兵”“湖北五一勞動獎章”、恩施州“先進教師”、恩施市“優秀資教生”“優秀教師”“恩施名師”“優秀黨員”等榮譽稱號。他認為每個山村孩子都承載家庭走出大山的希望,也堅信每個孩子都是最棒的,13年來扎根鄉村、廣泛家訪,密切師生關系、走進學生內心,充分調動師生積極性、挖掘大家特長,為孩子們搭建了一個又一個展示和鍛煉的平臺。山里娃們更有精氣神了,他們從小馬駒長成千里馬,點亮了自己的人生夢想,不少人還考上了清華、浙大、港科大等名校。近年來,通過積極與杭州市天杭實驗學校、恩施市龍鳳初中學校結對,促進城鄉教育均衡,點亮鄉村孩子的夢想,培養了一批對社會擔當奉獻的學生。還有些學生,受他的感召回歸家鄉,演繹著“長大后我就成了你”的故事。

王楊穎,女,黎族,1991年7月出生,2018年9月參加特崗教師計劃,現任海南省黎族苗族自治縣紅毛希望小學音樂教師。2019年獲得海南省瓊中縣“優秀少先隊鼓號隊指導老師”稱號。勵志在教育的田園里耕耘幸福,組建鄉村少兒合唱隊,鼓勵孩子們積極加入,孩子們從起初的不喜歡不愿意,到后來的主動參與積極表現。為了傳承民族文化,變著法教孩子們唱黎族的兒童歌曲,孩子們開始喜歡上了黎族傳統文化。她說“這些孩子的變化讓我驕傲,和孩子們在一起久了,感覺總有做不完的事,唱不完的歌。”這兩年,每每想到孩子們的進步和改變,她總覺得不是孩子們需要她,而是她需要孩子們,想給孩子們最好的陪伴。談到未來,她充滿希望和憧憬,并且會繼續在教師崗位上砥礪前行。

倪山清,男,彝族,1990年8月出生,中共黨員,四川省綿陽市鹽亭縣五龍小學特崗教師,曾獲得“市優秀班主任”“縣優秀教育工作者”“縣優秀共產黨員”“縣優秀教師”等稱號。工作之初,就立下了獻身農村教育的決心。始終以一個優秀共產黨員和優秀教師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師德高尚,愛崗敬業,深受學生的愛戴、家長的歡迎和領導的好評。重視孩子的德育教學工作,首次將民族舞蹈--達體舞引入學校的教育教學活動,讓學生體驗情景式教學。用真心、真情全身心投入到教學中,讓農村學生的課堂也有了小組合作教學模式,教育教學成績連續多次居全縣前列。

邵本娟,女,漢族,云南騰沖人,1994年7月出生。畢業于楚雄師范學院,2017年加入特崗,現任教于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普拉底鄉普拉底中心校教學點臘早村臘早小學。2019年被評為“縣級優秀鄉村教師”。她任教的小學依江而建,學校是一個全寄宿制教學點,只有一到三年級,全校78個孩子,全靠6名老師教。既要當班主任,又要上數學、科學、音樂、體育等課程,還要兼任全校少先隊輔導員,但她毫無怨言。靜心做老師、盡心教學生是她一直堅持的教育理念。兩年里,把全班25個孩子的家全部走遍。和其他老師們組織了第一次趣味運動會,第一次文藝匯演,讓孩子們感受到了童年的快樂,還帶孩子們徒步、野炊,讓他們感受研學旅行的體驗。

劉軒,男,漢族,1989年2月出生,2011年從甘肅民族師范學院畢業后,來到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永靖縣小嶺鄉小嶺中心小學,成為一名農村特崗教師。先后被永靖縣委、縣政府評為“優秀教師”“優秀班主任”“優秀教育工作者”。他工作的地方位于黃土高原,這里溝壑縱橫、塵土飛揚。在艱苦的條件下,他教孩子們用畫筆勾勒世界,用彩色描繪生活,用自己所學的美術專業為孩子們帶來五彩繽紛的夢想。作為負責控輟保學的老師,為了讓更多的孩子留在校園、學習知識,他不斷勸返每一位失學兒童,所在的學區,近幾年來沒有一個孩子輟學。同時,重視自身專業成長,撰寫的論文《學校應充分發揮多媒體設備功能》獲州級一等獎;論文《安全的花朵綻放在和諧校園》獲州級二等獎。

王雪蓮,女,漢族,1985年11月出生,2006年參加特崗教師計劃,現任教于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囊謙縣第一完全小學,被評為“縣級優秀教師”“北京情系遠山雙師課堂優秀教師”。2006年9月,她來到了離家一千多公里的青海省囊謙縣第一完全小學,成為該校第一位英語特崗老師,并承擔了兩個年級9個班的英語課教學工作。孩子們的英語基礎都很薄弱,她決心要留下來多教教他們。這一留,就是十五年。高原反應,冬日嚴寒,牛糞取暖,這些困難,她都一一克服。孩子們要學習普通話、藏語,還要學習英語。她用小草拼單詞等方式來提高學生們的學習興趣,特殊的教學方法使孩子們的英語成績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下一個十五年,下下個十五年,她都立志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教書育人,發光發熱。

丁麗娜,女,回族,1993年12月出生,2014年畢業于西北師范大學,同年參加特崗教師計劃,任教于寧夏回族自治區吳忠市同心縣王團鎮中心學校。在2015年中國技能大賽中,榮獲“自治區級小學組全能一等獎”,2019年被教育部教師工作司列為“鄉村優秀青年教師培養獎勵計劃”。從教6年來,一心撲在教學上,一直站在教育工作的前沿,鉆研業務,做好個人專業化成長,帶領學生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備好每一節課,上好每一堂課,批好每一份作業,教育好每一個學生,努力去做一個深受學生尊重和信賴的老師,就是她事業追求的目標。優質課、課例、微課、說課及交互式多媒體操作等教學設計獲得省、市級多項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