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家觀點1
邊老師:我說題目就叫做《叛逆是一個好的開始》,因為大多數人心目中覺得叛逆是不好的,包括去年我去歐洲的心理學會,我在中國也有調查,我讓所有的家長,包括上次開會的時候也曾經問專家,包括也有家長在的。青春期你想到的第一個詞是什么?中國的家長永遠想到的就是叛逆,到歐洲他就會想到改變、探索、同憂、自我同意心(音),這種詞。
主持人:這個是中性詞,甚至是積極的。
邊老師:對,所以這就是一個變化,所以我們很多的家長其實挺害怕孩子叛逆的,但實際上剛剛楊老師說的非常對,其實就是說孩子從一個懵懂的少年,進入到青春期的階段,其實他非常大的變化就是因為生理的變化引起的,因為我們多方面的變化引起的,他就一定會思考我是誰?對自我的探索就開始了,對自我探索一個很重要的標志,就是說我是成人了,成人的標志就是我會對別人訴苦了,在這里面其實叛逆是一個標志。
觀點總結:
叛逆是孩子進入到青春期帶來的一個必然現象,孩子從一個懵懂的少年,進入到青春期的階段,因為生理的變化引起多方面的變化,他會思考我是誰?開始對自我的探索,判斷自我是成人了,會對別人訴苦,叛逆是孩子進入青春期的一個標志。
專家觀點2
邊老師:叛逆是孩子進入到青春期的會帶來的一個必然的現象,但是程度肯定是不一樣的。程度可以簡單的說分為三類,第一類大多數的孩子,大多數孩子有一個叛逆的開始,可以跟爸爸、媽媽、老師說NO,跟這個世界上的一些現象說NO了,就有叛逆了,這就有對抗了;大部分的孩子可能有叛逆,是恰當的叛逆,或者是正常的,大家能接受的,也可能會給爸爸媽媽老師有沖突,但是在這個過程中不斷調整自己,到調整到了度過了青春期,我們都是這么過來的,對不對?
但是有一部分真的可能是原來的爸爸媽媽事先會給他做很好的鋪墊,因為認識自我嘛!我不一定非要等到青春期來認識自我。
主持人:而且你知道一定會有那一天的,可以早一點準備。
邊老師:對啊!家長給他的交流本身也就比較平等、民主,孩子從小也能夠比較多的思考,青春期來了,他又會進一步思考,他這個時間會比較短,但是他一定也會去探索,只不過是可能很多家長沒有感知到有那么強烈的一種對抗,所以他就還覺得是挺平順過去了,這種孩子還是少數,就像楊老師說的不是特別多。但是特別要警惕的是那一類,叛逆開始的時候,家長要么用高壓的手段,就是覺得。
楊老師:我們家孩子很乖。
邊老師:對,用高壓的手段,你要叛逆,我就摁住。
主持人:你必須還像原來一樣,就得聽話。
邊老師:對,摁住他,要摁下去,那這個孩子肯定是要反彈的,你越要讓我聽你的,我越不聽你的,所以他就會摁不住,還一類干脆什么都不摁,不給他積極的引導,也不關注他,像這種孩子如果說誤入了一個不良群體,交上壞朋友同伴壓力是青春期一個非常重要的特點,這樣的話,這些孩子就不可收拾了。
還有一種非常非常的表現形式,家長還要摁,摁了之后也沒有去去疏解,就潛伏到里頭了,可能用神經癥,就比如說強迫、焦慮等等各種問題就出現了。
觀點總結:
叛逆程度不一樣可以簡單分為三類:
第一類大多數的孩子,跟爸爸、媽媽、老師說NO,跟這個世界上的一些現象說NO,有了對抗;
第二類 父母采用高壓手段制止叛逆,容易適得其反,使得孩子引起強烈的反彈,變得越來越不聽話,孩子容易出現焦慮等問題;
第三類 父母不給孩子積極的引導,也不關注他,容易使孩子誤入不良群體,交上壞朋友等。
專家觀點3
楊老師:我們可以梳理一下人家處的好的家庭和處的不好的家庭是有規律的,我簡單的用加減乘除來提一些建議。加就是增加你們家生活的豐富性,邊老師說了我們遠遠守望,不是說孩子到另外一屋去,不是,是讓你們兩個之間這種對峙,丟大量的內容進來,游戲、手工、玩耍、拍小視頻,那都是加,做加法;做減法就是減低你對孩子的關注,給自己一點時間。
主持人:他就是我的一個伴,咱倆要玩的時候就一塊玩,不玩的時候各干各的。
楊老師:對得,你也把一些注意力收回來,用在你自己,襯著這個機會該讀個書,練個琴,你原來想學的東西沒學,不要24小時那么盯著,誰都受不了,孩子也受不了,所以要做加法豐富的生活內容進來,要做減法降低你對孩子的關注。乘法就是孩子但凡有做的好的,就多鼓勵,孩子不可能全是毛病啊!他有20分鐘的課特別關注,你就夸他那20分鐘,猛夸他對的那一條,夸好的就意味著昨天我沒怎么夸,昨天有點生氣做的不太好,孩子很懂得。
除法就是咱們孩子的毛病是所有這好幾億孩子共同的,你降低你的焦慮。
主持人:別人家孩子也這樣。
楊老師:你別說完了完了我們家孩子上不了大學了,所有孩子,這個疫情對所有孩子是公平的,所有的問題都有大字母一除你就沒有那么焦慮了。所以我想也許居家還會持續一段時間,我們把加減乘除用好,應該是不同年齡段的孩子都會。
觀點總結:
增進親子關系方法-加減乘除
加法:增加家庭生活的豐富性,增加親子游戲、手工、玩耍、拍小視頻等。
減法:減低父母對孩子的關注度,給自己一點時間,給孩子一些空間。
乘法:對于孩子做得好的事情,多鼓勵多稱贊。
除法:孩子們都有共同的毛病和問題,降低自己的焦慮。
專家觀點4
邊老師:其實性教育是一個特別大的概念,但是確確實實是要從小就開始,實際上青春期其實是孩子性教育一個最最重要的時期。
楊老師:或者說也是一個最后的機會。
邊老師:或者說也是一個最后的機會,所以在這里面青春期的教育和前面的性教育也很不一樣,因為孩子馬上就有行動力了,這個時候孩子就必須必須,最好是由爸爸對男孩,媽媽對女孩進行一個教育,如果有些話你說不了的話,那就通過閱讀的方法,或者是通過其他人的方法。我覺得還是一定要重視的,我們既不要擔心,孩子一談戀愛,一跟異性結束馬上孩子就有性的行為,有什么不好的事發生;同時另一方面我們確實也要把它當做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給孩子做好提前的預防,也包括他自己有沒有能力承擔所有一切的后果?這些都是我們的爸爸媽媽要提前給我們的孩子做好的。
觀點總結:
青春期是孩子性教育最重要的一個時期,也是一個最后的機會,家長們要給孩子做好提前的預防。由爸爸對男孩,媽媽對女孩進行性教育,如果有些說不了的話,可通過閱讀等方式進行溝通。
專家觀點5
邊老師:我想說的依然是我一直說的那句話,讀懂孩子,只要我們讀懂孩子,只要我們永遠對我們的孩子保持著一種好奇心,能從孩子的角度思考我們的孩子所作所為,我想我們一定能找到親子溝通的鑰匙,我們一定會陪伴我們的孩子順利的渡過青春期,為他未來的人生打好非常好的基礎。
楊老師:我想提醒青春期的父母,回歸常識,做你能做的,為你做不到的也不要那么焦慮,放過自己,因為孩子是一顆種子,不是一張白紙,他的未來你要有很大責任,但你不負全責,因為上天創造了他,帶著生命的密碼給他,他長成什么樣,咱們說了不算,我們能做的就是創造好的家庭氛圍,好的家庭環境,讓孩子有一個正常的、平和的家庭成長環境,并且你也盡可能的給他做一些好的示范就夠了,不要太多的關注他,他會自己好好長好的。
觀點總結:
對于孩子處在青春期的父母來說,要回歸常識,做能做的,做不到的也不要焦慮,孩子是一顆種子,不是一張白紙,他的未來你要有很大責任,但不負全責,上天創造了他,帶著生命的密碼給他,他長成什么樣,父母說了不算,父母們能做的就是創造好的家庭氛圍,好的家庭環境,永遠對孩子保持著一種好奇心,從孩子的角度思考他的所作所為,就一定能找到親子溝通的鑰匙,一定會陪伴孩子順利的渡過青春期,為他未來的人生打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