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實行17年的高校自主招生退出歷史舞臺,強基計劃開始試點。這二者有什么區別?強基計劃誰能報?怎么報?對參加2020年報考的學生又將產生怎樣的影響?來看報道。
自主招生改革主要選拔“具有學科特長和創新潛質的學生”。而此次“強基計劃”不僅是一項招生錄取政策,更在培養模式上有所創新。
熊永昌 北京一零一中學副校長:自主招生的定位就是選拔學科特長,有學科一技之長,專長,拔尖創新//其實它就是一種選拔方式,或者說我們叫做一種招生方式,那么“強基計劃”它不是簡單的一個招生方式的問題,它涉及到從定位到招生方式,到選拔的范圍,到招生的流程,都是有變化的,以及后邊的后續的培養,我覺得這都是最大的區別。
“強基計劃”第一批試點高校限定在部分“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和自主招生相比,規模大幅縮小。
熊永昌 北京一零一中學副校長:從現在來看它就是30多所,原先的自主招生八九十所這個學校,過去說每個學校它是不超過招生計劃的5%有這樣的規定//那這個總數還是不少的,那么從這次,從整體公布的招生的人數來講是比自主招生要少多了,學校也少了不少。
自主招生的入圍依據主要是考生的申請材料,具有某方面特長的學生能夠進入該校降分錄取的序列,降分幅度從5分到60不等,甚至降到一本錄取線。“強基計劃”則明確指出考生綜合成績中,高考成績所占比例原則上不得低于85%。高考成績的權重明顯加強。
熊永昌 北京一零一中學副校長:對學生的準備來講,你考一科或者說一門決勝負,那是不行的,就是你肯定得注重基礎,全面發展,這是這次給中學的,給高中生的這樣最直接的一個引領,就是還是得注重全面發展和所有學科的均衡發展。
“強基計劃”規定,對于極少數在相關學科領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現的考生,有關高校也可制定破格入圍高校考核的條件和破格錄取的辦法、標準,并提前向社會公布。同時,廣大家長還應注意的是,“強基計劃”將于4月份進行網上報名,高考后確定入圍學生名單。
熊永昌 北京一零一中學副校長:跟自主招生的差異就是,自主招生是高考之前,有的甚至于說比如通過冬令營,夏令營這種情況,就已經拿到你的降分了,但強基計劃它是在高考成績出來以后,那么具體的這個專業和設置或者說是資源的情況,你肯定,只有高考成績出來了,你才能知道你是否入圍,現在沒有定心丸,你就是得學好這個所有的學科。
自主招生未限定高校招生專業范圍。受社會輿論、收入排行等影響,很多中學生會選擇前景好、收效快的熱門專業。但“強基計劃”主要選拔“有志于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且綜合素質優秀或基礎學科拔尖的學生”,重點在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及歷史、哲學、古文字學等相關專業安排招生。
杜瑞軍 北京師范大學高等教育研究院副院長
我們目前確實就是存在著,重應用輕基礎這些方面的一些傾向,那么包括在大學的學科建設上面都存在這些問題,(“強基計劃”)提出了一個導向就是要關注這些基礎學科。
相關高校對自主招生錄取的學生在培養方式上未作特殊安排。而“強基計劃”則對錄取學生單獨制定培養方案,實行導師制、小班化等培養模式,探索建立本—碩—博銜接的培養模式,鼓勵學生參與項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