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數學閱讀,遇見魅力數學
新教育實驗追求四個改變:一是改變教師的行走方式,二是改變學生的生存狀態,三是改變學校的發展模式,四是改變教育的科研范式。這四個改變的目標就是讓師生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那么,今天我們就瀍河區的數學學科是怎么樣過數學閱讀,來實現這些改變的。提起數學,世人眼中的數學是這樣子的:
1.據統計,世界上多數人對數學的感覺是冰冷的、堅硬的、枯燥乏味的。2.著名媒體人崔永元在他的書中這樣描述:“數學是瘡疤,是淚痕,數學簡直就是我的災難?!?.在日常教學中也常常遇到過類似的學生,他們對數學是膽怯的、恐懼的。
作為一名數學教育工作者,聽到這樣的描述,看到這樣的現象,我們心里真的是好沉重。為了改變數學在世人心中的形象,讓孩子們遇見溫潤的、豐滿的、多姿多彩的數學,我們瀍河回族區小數人一直在努力著。
那是2017年8月,我區數學學科開展了快樂數學“五個一”教研專題活動,其中最后一項就是提倡小學生每學期至少讀一本數學讀物,要求學生進行數學閱讀活動。這是我們區進行數學閱讀的起步階段。最初,我們只是想著讓孩子們通過數學閱讀感受數學文化的價值,增加對數學的熱愛。直到新教育的東風吹來,我們更加堅定了對數學閱讀研究的信心。兩年多來,我們在數學閱讀這條道路上,遇見的數學不只是“冰冷的火焰”,而是開啟學生智慧之門的金鑰匙。推廣數學閱讀,不精細化監管是不行的。接下來,有我們數學團隊從讀什么,明目標;怎么讀,重方法;開眼界,創特色;建平臺,展成果等方面做詳細解讀。
一、讀什么,明目標。
首先,我們在讀的內容上做了研究。課內、課外相結合,課內注重對數學教材的研讀,讀例題、讀概念、讀圖形、讀小精靈的對話,讓師生在讀中感受到數學教材的學習價值。學習數學就是為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但是教材只是教學的依據,受到篇幅的限制,與實際生活的聯系不足,針對這一情況,我們自創閱讀材料,把所學的數學知識同實際生活聯系起來,讓學生切身感受到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比如,近期在全國第三屆數學閱讀教學觀摩交流會上我執教的《高速公路上的測速問題》一課,就是四年級上冊學習完路程、速度、時間后的拓展延伸課。這節課的起源來自于我們班一個孩子寫的數學日記,說媽媽開車帶著他走高速,他總是聽見導航里發出聲音說:“前方有測速,請降低車速”,他就特別好奇。于是這學期學完這部分知識后,我就想和孩子們一起探究一下這個問題。我搜集了相關資料,整合成了這份閱讀材料,這份材料不僅可以讓學生弄懂什么是定點測速和區間測速,同時還通過“如何判斷車超速不超速”的問題進一步加深了學生對路程、速度、時間關系的理解,讓學生真切體會到“生活處處有數學,處處用數學”。同時學生也得到了文明行車的安全教育。除此之外,生活中還有很多類似的問題,如商品促銷,購買保險、裝修房子等等,都可以整理成閱讀材料供學生閱讀學習,讓學生切實的感受到數學來源于生活而又服務于生活。
課外我們區按照學生年級段的不同,制定了一份課外數學閱讀書目單,低年級以數學繪本為主;中高年級以楊紅櫻的《馬小跳玩數學》為主、還有李毓佩數學童話集、以及張景中的《數學家的眼光》等等。
讀什么我們已經確定,那我們該如何有效的讀呢?
二、“怎么讀”,重方法。
數學閱讀材料中有許多專業的數學語言,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抽象性、簡潔性,學生難以理解。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對學生的閱讀時間、閱讀方式、閱讀方法進行了指導。
在課時安排上,通過微、短、長三種課時,合理安排學生的閱讀時間。每天早晚在家的閱讀是“微課時”,也可實現親子共讀。數學課前兩分鐘是“短課時”,這是學生分享閱讀心得、鍛煉語言表達、展示創新思維的重要平臺。每周一節30分鐘的數學閱讀課,是我們的“長課時”,主要用于集中閱讀,教師有針對性地對閱讀方法進行指導,同學們相互交流,互通有無,共同進步。
“不動筆墨不讀書”,在閱讀時我們提倡學生邊讀邊思,邊勾邊畫。多種感官參與,抓住數學學科的本質特征,文字、符號、圖形等多種語言相互轉化,運用批注、計算、畫圖、推理、分析等方法,處理有效的數學信息。
(1)批注問題。遇到的問題用“?”批注出來。
(2)批注感悟。情感共鳴用一兩句話概括出來。
(3)批注思考。思維獨特之處,用波浪線畫出來。
(4)批注拓展。分析解答方法,拓寬解題思路,做到舉一反三。
用批注的方式讓數學閱讀從有趣走向有效。數學閱讀方法指導到位了,閱讀方法學生掌握了,數學閱讀也就落到了實處。
三、以閱讀,促教學
數學閱讀填補了課堂學習的空白和不足,開闊了學生學習的視野。學生通過閱讀數學家的故事,學習數學家堅持不懈,勇于探索的精神。閱讀數學發展史,感受數學文化的博大精深,源遠流長。讀《馬小跳玩數學》這類數學讀物,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自己的生活息息相關。在眾多的閱讀題材中,學生最喜歡的是數學繪本閱讀。數學繪本是把數學知識繪制于圖畫當中,具有簡潔明了,生動有趣,通俗易懂的特征,深受學生喜愛。
在本學期舉行的數學閱讀優質課評比活動中,我區第一實驗小學尚姣靈老師執教的《亂七八糟的魔女之城》,講述了“公主去亂七八糟的魔女城拯救迷路的王子,一路上歷經各種困難和挑戰”的故事。繪本巧妙地將“找規律”的數學知識融入生動的故事情節中,亂中有序,序中有法。恒大分校的陶國花老師的繪本閱讀課《我的一天》,以消防員叔叔的一天為背景,帶領學生在故事情境中學會正確認讀時間,使學生形成初步的時間觀念,養成珍惜時間的好習慣,同時體會消防員的辛苦,懂得感恩。數學繪本是數學教學花園中燦爛的一朵花,它蘊含著智慧,是奉獻給兒童的一份珍貴禮物,它為孩子們的數學學習打開了一扇窗,營造出一道美麗的數學風景!
我區有的學校還結合自己學校的特色開展數學閱讀。如外語實驗小學,孩子們在盤彩上創作數學繪本故事或者數學數學知識;巨龍小學以數學“口才秀”為重點項目。
如果數學閱讀是一種輸入,那么數學小故事、數學日記、數學手抄報、數學思維導圖、數學情景劇等活動就是學生內化之后的一種輸出。
四、建平臺,展成果
我們區教研室搭建各種平臺,師生在這些平臺中彰顯風采,展示自我,過上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在我區數學閱讀優質課的評比活動中,各校數學教師積極準備,精心設計研磨,呈現了一節節別樣精彩的數學閱讀課。
近期,全國第三屆“核心素養理念下的小學數學文化與數學閱讀”課堂教學觀摩交流會會上,我區8名小學生和3名數學老師分別做了數學閱讀成果展示,得到專家和與會教師的好評。我區老師能和清華附小、江蘇等地專家同臺授課,代表我們的老師自信滿滿,同時代表了我區數學文化、數學閱讀的研究水平。
我們的數學閱讀課還走出去進行比賽,去年、今年兩次在全國“立教杯”創優課比賽中,我區郭璟、殷昊等老師的閱讀課《手指記憶法》、《過橋問題》、《數陣》、《租船方案》、《填數游戲》等7節課獲得一等獎。
在全國特級名師徐長青工作室研究成果交流會上,我做了數學閱讀經驗分享,袁方方老師做了《圍籬笆》閱讀示范課展示。
新教育倡導培養學生的卓越口才,從兒童開始。我區舉辦的小學生數學“口才秀”評比活動為學生搭建了展示卓越口才的平臺,同時展示了學生會用數學眼光觀察世界,會用數學思維思考世界,會用數學語言描述世界。
瞧,孩子們用數學思維導圖梳理知識。將知識點串成線,連成面,織成網,建立完整的數學知識體系。
自創數學日記訴說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處處用數學的感悟。我區把優秀的自創數學日記作品集結成冊,在全區交流推廣。
自創數學繪本、數學手抄報圖文并茂,妙趣橫生。實現了多學科融合、多技能提升。
數學情景劇,自編自演,玩轉數學。
數學童謠大串燒,讓數學概念、數學知識朗朗上口,記憶永存。
好書推薦讓孩子們懂得分享的快樂。
課題引領數學閱讀的探索方向,向深處思,往簡處行。河南省基礎教研室的數學閱讀課題《依托數學閱讀培養小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的研究》正在研究推廣。
連續2年,洛陽師范學院數學國培班來我區跟崗學習,我們呈現的數學閱讀成果,受到蘭考、南陽、淅川、沁陽以及周邊縣里的數學老師們嘖嘖稱贊。
如今我區從教師到學生、從學校到家庭、從個人到團隊,通過數學閱讀重新構建了新的“大數學觀”,數學變得更加靈動、豐滿、圓潤,我們感受到了數學閱讀不但培養情商,而且還滋養智商,數學文化魅力四射,數學核心素養落地生花。而教師的行走方式,學生的生存狀態,教育的科研范式正在悄然地改變。已經得到廣大社會媒體,教育同仁,學生家長的認可與肯定。
此時此刻,我們想說:數學閱讀如燦爛的禮花一般在瀍河綻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