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寧權”入法
如今巨大的信息流量裹挾著泥沙而下,借助網絡平臺和網絡傳播方式侵犯公民權益的案件正快速增加(嘉賓接一句:比如 彈窗廣告)。的確,打開網頁,接二連三的彈窗真是讓人頭疼不已。我們來看一個案例。
封帆平時大量工作都需要電腦在網上進行。有時候打開網頁,或大或小的彈窗接二連三地“蹦”出來,讓他十分頭疼。
北京市東城區崇外街道大橋社區副主任封帆:您比如說有居民來正在問事,然后比如說像申請什么證啊,申請什么搖號資格的那種,比如我正在給他按流程走,但是突然間底下彈出一個廣告來,這種時候就會分心。
封帆說,不僅是電腦上的各種小廣告和網游推廣頁面,手機也經常收到來源不明的彩信。這些突如其來的打擾讓人很心煩。
北京市東城區崇外街道大橋社區副主任封帆:我覺得這個是非常的不尊重,而且對我們也造成干擾,分享,就是分散我們的注意力,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迅猛發展,這些讓人無力吐槽卻又無可奈何的網絡亂象不斷暴露。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6月,中國網民規模達8.02億,其中手機網民規模達7.88億,網民通過手機接入互聯網的比例高達98.3%。巨大的信息流量裹挾著泥沙而下,借助網絡平臺和網絡傳播方式侵犯公民權益的案件正快速增加。其間爆料出的諸多侵犯安寧權、嚴重干擾個人生活等惡劣事件讓網民大呼“上網如同裸奔”。
歷經多年“安寧”終成權利
不過這些打擾老百姓安寧的網絡現象在不久之后,或將消停下來。
2019年12月底,十三屆全國人大第十五次會議審議民法典各分編草案,其中的人格權編草案完善了隱私定義,將“生活安寧權”納入隱私權,并將隱私的定義修改為:隱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寧和不愿為他人知曉的私密空間、私密活動、私密信息。
市民:挺好的吧,這樣子的話平時上網的時候可能這個網站的話就比較干凈一些嘛,對吧,比較清潔一些,使用起來很好。
我覺得通過一些正常的這些合法的渠道去做廣告沒問題,但是你不能把這種強制的廣告強加到我們上網的這種平常人的這種方式,我覺得就不太好了,暫時我希望就說是法律的出臺吧,肅清我們上網的一個綠色環境吧,
調查中,無數網民面對個人信息泄露后無窮無盡的騷擾,只能默默承受。在此情景下提出的線上“生活安寧權”,在一定程度上能夠保護網民的正當權益。不過,大家表示,網絡“生活安寧權”能發揮多大作用、能否真正保護網民的正當權益,還需要看具體的落實與監管情況。
市民:我覺得這個其實主要還是靠互聯網公司它們網頁到底是怎么去落實這個東西的。
市民:因為你可能法律出來之后,它們會鉆其他的方式來把這個東西屏蔽掉,或者其他方式,它沒有這個彈窗,可能有別的彈窗出來。
市民:因為我會覺得民法或者說包括我們保護人身的這些權利的法律,它是屬于比較兜底的這種比較框架類型的法律,在實操性上我覺得可能把它作為一個小的章節,或者說把它以一個類似于這種指導辦法的方式,我覺得比較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