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國內高校興起博物館熱,一批“網紅博物館”應運而生,相比于傳統博物館,這些博物館有什么不一樣呢?我們到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博物館去一探究竟!
眼前這座外形方正的四層混凝土砌塊建筑就是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博物館,歷經十年籌備,于2019年9月初向社會公眾開放。因能近距離欣賞到國寶真跡等諸多亮點,迅速成為新晉“網紅”博物館。
這座建筑由一家紐約設計事務所與浙江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聯合設計,占地50畝,建筑面積2.5萬平方米。全館分為博物館區與學術區。博物館區位于第一層,包括展廳、藏品庫房、修復展示室、學術報告廳和教育活動區等。展覽面積共3500平方米,最大的展廳是四號特展廳,面積1000平方米,設有全面分布自然光的天窗,可過濾紫外線并調節光照度,另配以人工光輔助。
學術區位于第二、第三層,主要面向浙江大學師生和專業研究人員。由方聞圖書館、專業教室構成。其中方聞圖書館規劃收藏全球藝術與考古有關的圖書、考古報告、紙本圖片、電子圖片、檔案及拓本等,已收藏多文明的藝術與考古研究圖書約10萬冊。
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博物館常務副館長樓可程:浙江大學博物館特點,第一個是它是一個文明史、藝術史的教學博物館,它的范圍是文明史、藝術史,它的收藏展覽主要基于這樣的一個基礎。它的功能主要是服務教學,那教學主要服務我們的通識教育、專業教育和社會公眾的教育,主要是這三塊,那么這個是它的定位上的特色。
在藏品的收藏上,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博物館也是別具一格。
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博物館常務副館長樓可程:我們的收藏原則是以中國為中心、以世界為脈絡這樣的一個收藏原則,所以在我們的一號展廳中國與世界的展覽當中,不但展示了中國的大量的文物,也展示了這個世界上其他文明的文物,所以在展廳里各占一半。
浙大博物館目前有四個開館展覽同時對外開放。其中,一號展廳是“中國與世界: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博物館新獲藏品展”;二號展廳是“國之光——從《神州國光集》到‘中國歷代繪畫大系’展覽”;三號展廳是“漢唐奇跡之北朝記憶——山西忻州九原崗北朝墓壁畫數字化展覽”;四號展廳則是“漢唐奇跡:中國藝術狀物傳統的起源與發展特展”。
樓可程說,博物館籌建期間所獲得藏品最主要是兩種方式,一種是購買,一種是捐贈。一號展廳里,中國藝術品全部來自捐贈,展品的時間跨度從唐代至上世紀中葉,內容涉及書畫、碑刻、瓷器、漆器、金銅造像等,而外國藝術品主要來自購藏,涉及埃及、希臘、東南亞、日本等國家和地區。
其中的唐代大書法家顏真卿《西亭記》殘碑,就得自于浙大校友的捐贈。它屬于顏體書風完全成熟階段的作品,立碑于唐大歷十二年(公元777年)夏歷四月。但從宋代開始,人們就沒有見到過這座石碑,甚至連拓片也沒有見到過,只能在相關的文集中見到碑文。
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博物館常務副館長樓可程:在我們一號展廳,中國一系列展覽的展品當中,全部中國的產品都是捐贈的,那么外國的展品有捐贈也有購買,但以購買為主。因為外國文明在中國我們想獲得捐贈的機會太少了,所以對于藏品的獲取是多渠道的。
收藏過程當中,如何來把關,這成為當下博物館,特別是高校博物館面對的難題。
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博物館常務副館長樓可程:浙大博物館的做法是對所有的藏品入藏,都是需要由浙江省文物局文物鑒定站全面鑒定。要給捐贈人頒發捐贈證書,必須是全部獲得鑒定之后才可以,如果鑒定是真,那就今后用于展覽沒問題了。如果鑒定東西存疑,我們會把它作為一個教學的參考品,也許在以后的研究當中,我們還會有新的發現,但它不能作為一個正式的入藏的藏品。
樓可程說,博物館也是浙江大學開放辦校、開放辦學的一塊試驗田。
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博物館常務副館長樓可程:這個博物館是浙江大學想把它辦成是開放的辦館,開門辦館的一種形式,除了學校校內的力量以外,我們還吸收社會的力量來共同參與辦館,它是浙江大學開放辦校的一塊試驗田,開放辦學的一塊試驗田,所以會吸收國內外,我們國內和國際的方方面面的力量來共同參與。比如說國內我們會吸引這個社會的體制內的博物館,民間的博物館和藏家,以及有志于大學教育和文博事業的人員共同來參與。
所有的定位,仍然是服務于教學。樓可程說展覽最大的特點是服務實物教學。通過讓學生親手接觸到文物、藝術品原作,強化“文”與“物”并重的教學模式。
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博物館常務副館長樓可程:第一個是服務教學的教學標本展,服務于大學生教學的教學標本展,這是一。第二咱們是發布學術成果的特展,主要是這兩個方面。
在樓可程看來,博物館最核心的使命是推廣實物教學。
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博物館常務副館長樓可程:人類的文明歷史既記錄在文字,又記載于實物。但是在我們的教育當中,現在主要是依賴于文字文獻的教學和研究,那么對于實物教學和實物證據在研究上的使用是比較缺乏的,所以大學博物館想建立一個好的實物教學和研究的平臺,也是文科的實驗室,希望(它是)能夠跟圖書館收藏文字文獻匹配的一個實物的史料教學平臺。
近年來,國內高校掀起興建博物館的熱潮,平均每年增長將近10%。
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博物館常務副館長樓可程:這是一個大的發展方向,也是中國教育發展的一個階段。西方的大學300年前就已經辦好了博物館,我們現在才在全國推開,這是跟我們國家整個經濟發展階段和教育發展的水平的階段性是有關聯的。一定會在大學里建立更多的博物館,我們的大學博物館現在不是多了,而是太少了。不是說我們現在跟西方已經完全接軌,我們跟世界一流大學的這個博物館相比,我們還有很大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