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白帝”、觀“胖五”,感受國防科技的硬核力量,觸摸軍工文化的時代活力……這個國慶假期,武漢國際博覽中心匯集了許多“大國重器”模型,也迎來了絡繹不絕的參觀人群。
9月29日至10月4日,由中國國防科技工業文化交流協會主辦,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新聞宣傳中心、瀟淼之源(北京)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承辦的首屆國防科技工業文化創意產業博覽會在武漢舉行。現場,核工業、航天、航空、船舶、兵器、電子等國防科技工業領域的科技創新成果和文創產品集體亮相,還有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國家電力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等院所企業的前沿科技展示。

??首屆國防軍工文博會吸引了眾多參觀者。(受訪者供圖)
走進展館,最醒目的是充滿未來色彩的“白帝”戰機模型,它不是停留在科幻IP“南天門計劃”中的概念圖,而是以一種極具視覺沖擊力的實體形態矗立著。不遠處,高達3米的“殲-35A”機甲模型宛如鋼鐵巨人,引得參觀者紛紛舉起手機拍照。而在1:48的福建艦模型前,人們圍成一圈,都想找個好角度看清楚。

首屆國防軍工文博會吸引了眾多參觀者。新華社記者 侯文坤 攝
“我讀高中那會兒就特別喜歡看軍事雜志,現在我的孩子也對軍事很感興趣,家里那套《南天門計劃》都快翻爛了。”40歲的宋曉文領著兩個還在讀小學的兒子,駐足在“白帝”戰機模型前仔細端詳著。“看到我們國家也有了這么多先進裝備,特別自豪。”他說。
博覽會上,殲-20、福建艦、長征五號火箭等大家聽過卻難以近距離接觸的裝備,以可觸、可感、可互動的方式,來到了尋常百姓身邊。拿著剛買的艦載戰斗機模型,6歲的艾辰宇細細觀察著戰機的構造,興奮地說:“我準備把它放在書桌上,每天都看得到。”

??展臺工作人員向學生介紹國防軍工知識。新華社記者 侯文坤 攝
展廳內,工作人員熱情講解,鼓勵大家親自體驗。中國國防科技工業文化交流協會理事長范興敏說,舉辦此次活動,就是希望探索國防科技工業與文化創意的深度融合,讓軍工文化“活”起來、“潮”起來,增強公眾的國防意識和愛國熱情。

?國防軍工文博會上的文創產品。新華社記者 侯文坤 攝
除了靜態展示,博覽會上還有不少互動活動。在一場紅色歷史故事分享會的現場,黑龍江省密山市東北老航校研究會會長劉淵為一群來自武漢市新洲區向東小學的學生,講述先輩們篳路藍縷,開創人民航空事業的故事。學生們瞪大眼睛,側耳傾聽,仿佛穿越時空,感受到了那份家國情懷的重量。
“對孩子們來說,這比書本來得生動。”向東小學老師肖國鳳告訴記者。孩子們歡快地穿梭在各個展區間,一邊集章打卡,一邊學習國防知識,還在涂鴉墻上畫下了各自心中“未來戰機”的模樣。互動中,國防知識也自然而然地傳遞給了孩子們。